zh

丰富和扩展了研讨我国罗汉体裁演化的物质材料

时间:2022-02-25 09:49:27

中国湖南省博物馆藏《明代贝叶人绘佛书》除南岳衡山朱升寺旧藏外,其余多为收购。虽然内容千差万别,但质量良莠不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幅画,500尊罗汉。后记称其为高士奇会博物馆时所画,并有章太炎1930年的手迹,对页为金妮所写的《道观玉枢经》,官书《菩提罗汉全集》。不过这张专辑不是清宫旧藏,是上世纪80年代捐给企业家的。它的服装和绘画风格与北京故宫和安岳大不相同。是否出自清宫值得商榷。

总结现在国内外收藏的菩提叶图片,可以看到这样的画一般都是装订在蝴蝶册里,一架一尊的18罗汉,一尊以上的500罗汉的图片,对应的罗汉对叶子的题字或经书,以及根据菩提叶的形状和大小挖出的凹形护页。

岳,这套菩提罗汉画册应该是衬金刻字或者是经书诗词署名,再加上挂毯装帧。原画册可能有铭文、印章等东西。由于当时办公室里的画家级别不高,他们画的画除了年代和年份之外,一般都不归入名字。因为已经拆分成单页,靠相框坚持,其他信息无从考证。按照类似画册的排序,第一、二开应该是四大天王,一张是拜观音、拜韦陀的小子。

根据安岳县志的记载,当地很多寺院都曾藏过《巴约经》的画,但只是随着朝代的更替才消失了。安岳收藏的这本菩提罗汉画册虽然并非出自当地寺庙,但在当地400多个石窟中,仍有唐初至清末中国最系统、最完美的罗汉造像,如五代觉远洞16个罗汉龛下的和尚角图、大般若洞明代十八罗汉等,都是罗汉雕塑史上的瑰宝。与这本清代罗汉画集一起,丰富和拓展了研究中国罗汉流派演变的实物资料。

菩提叶画是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一种特殊方法,是一种值得探讨的佛教绘画流派和载体。现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清理和讨论。无论是在绘画艺术、宗教文明还是政治操控方面,都在当时清社会的诸多门类中发挥了鲜活的作用。它们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容忽视,也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