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明照相机的时候,就迫使画家从一开始就考虑绘画的本质和价值。爱是至高无上的,这是绘画从写实走向抽象的本源。每个人都能看到材料,如何提炼是一个画家的技能。画一幅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像政策那样画,而是要规划一些与时代不同的地方。画家要尽力让画面令人难忘,耐嚼活泼,让观者享受听诗的乐趣,给人更多的欲望空,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与众不同。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我看来,画家水平的差异在于他处理和操纵画面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并不简单,比不假思索地临摹照片要乱得多。吴冠中一生致力于绘画的方法论意义,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可以卖得很高。或许这也是一种证据?
因为,从以前的历史来看,虽然人类的审美有所变化,但基本的视觉美和规律是不变的。在绘画技术的表现上也要遵循这些“游戏”规则——一方面要懂得理论上的“爱”,东西方哲学都讲究平衡、逻辑和结构,绘画的秩序是方法感的表现,是方法要素之间的具体联系方法;另一方面,在绘画过程中创造的生动性和写实性只是方法之一。更多的方法是真与象的结合,真假并存,就像画面的音乐性一样,为节奏和韵律之美而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