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宥箴、刘珏、李英珍等。在正统和景泰之间掌权的姑苏人的官员都写了第一手的台阁体。渐渐地,他们不满足于这种规则,缺乏特色写作,并打算打破书桌式书籍的封面风格。姑苏人打破的是以苏轼为代表的北宋尚义书风。苏东坡面对坎坷曲折的风流文采和无拘无束的人生观,使他成为后世文人推崇的偶像。在书法上,他提出“我不能以写的意图作书,厌倦了借助画家求人”,这也可以称之为北宋“崇尚意图”的宣言。所谓有意创作,是指作家遵循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受法律法规的约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特点。崇尚利益和崇尚法度往往是相对的,过于依附于法度肯定会妨碍利益的坦率表达,这是艺术作品中二者的权衡。所以苏轼说,我的书法永远是随意的,不受法度的约束。指点和绘画都是手工完成,心急想搞清楚。在以台阁体为主导的百年明代书坛,正是这种需求从一开始就引发了苏轼的“我不能随心所欲造书”,吹起了闲适创作的新风。
但是在没有照相印刷和公开展览机制的明代,有必要在不看原作的情况下学好苏式。作为江南书画收藏中心,当时,适量的苏轼书法痕迹正在武门播映。也正是因为如此,吴书法家才有机会通过研究苏轼的书法来寻求创作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