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经过20多年的创造,金陵人口超过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靖难之役后,明朝皇帝朱迪于1420年正式迁都北京,定都金陵。因为曾经是都城,太守不喜欢元代的文人画,而喜欢南宋的院画,于是有意识地招募“浙派”画家入朝,从而形成了李、刘、马、夏的主流画风,极大地影响了金陵地区藏家的审美走向。虽然政治中心北移,但文明的影响并没有立即随着政府机构北移,各种肤色的学者继续在这里生长繁殖。
特别是明清时期,金陵成为政治敏感而精彩的地区。很多不满清王朝控制的明朝遗民,从全国各个角落聚集到这个昔日的“都城”。他们要么参观了明太祖的坟墓,参观了以前的遗迹,要么为了生存在这里住了很长时间。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画家,以金陵实景为参照,采用宋代宫廷技法,追求笔墨的细腻细腻效果,逐渐形成了一个地域画派,但此时还不是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