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老的艺术直觉大于冷静。总的来说,他的艺术注重理解和探究、实践经验和敏锐的直觉。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经验丰富的人,以渐悟为主,顿悟为辅。齐老的作品赢得了中国文人哲学的真理,他说:“郑板桥说,‘我在哪里画竹子,没有什么可学的,但我从纸窗户、粉墙、阳光、月亮阴影和中耳得到的更多。’于一智。我们欣赏他的画作,往往情趣盎然,精彩纷呈,蕴含着人生的精神情趣和禅意,如“竹影扫台阶坐不住,月穿池底无影无踪”,“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佛国”。《蛙声十里出春》是齐老91岁时为作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这幅画最难的部分是在画中表现十里外山泉的蛙声。齐用画了两条山涧,中间是一条湍急的小溪。远处,他用石青点了几座小山。在水里,他画了六只蝌蚪顺流而下。青蛙妈妈躲在山涧里,青蛙的声音沿着山涧飘到十里外。齐总是通过笔墨来表现“蛙声”这一具体现象。图片上没有青蛙,但感觉像青蛙的声音。这是个好主意。在四英尺长的垂直轴上,在远山的背景下,一条急流从山涧的岩石中出现。六只蝌蚪沿着小溪摆动着它们的小尾巴。小蝌蚪们不知道自己离开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玩得活灵活现。当人们看到蝌蚪绕着溪流的源头摆动时,自然会想到青蛙和青蛙的叫声。我们可以把小蝌蚪和画外的青蛙妈妈联系起来。因为我们看不到蝌蚪,青蛙妈妈还在大声唱歌,仿佛青蛙的声音随着水的声音由远而近地飘过。画面中虽然没有青蛙,但却让人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远处的蛙声在用跃动的泉水之声演奏着一首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蛙声的意境。真的是画中有画,画外有画,诗中有画,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无尽的联想!这幅画没有直接描绘脸颊啁啾的青蛙,而是着重描绘了远山、山涧、急流和蝌蚪。由此可见,齐老对“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有着很好的掌握。因为齐老对“时间”和“[/k0/]”领域的超凡驾驭能力和对天赋的深刻理解,这种难以形容的画面“总比四处游荡强”。这幅画以高超的技巧展现了美妙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充满艺术魅力,又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
艺术直觉大于镇定
时间:2022-04-17 0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