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盒上的刺绣书法
一个废弃的烟盒,一卷毛线,一根针,在一个老人的巧手下会变成什么样?
新年伊始,家住台江区大江路南花园小区的80岁老人艾博·吴宗林,在烟盒上展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绣”字。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来到吴一博家中,一睹烟盒书法“绣”的真谛(如图)。
在福州市台江区大同社区,记者见到了82岁的吴一博。“我年轻的时候是个工程师,以前也是搞制作画画的,所以现在有空就玩玩小玩意。”吴一博笑着说。
且看他先铺好烟盒,再拿起针在盒上仔细比对,不易穿孔。“这些洞的位置非常特别。它们是中国笔画的头尾。”吴一博笑着说:“笔画的长短、起止都可以由这些孔来控制,不容易。”
“最难的是遇到带弧度的笔画,比如‘竖勾’。要达到书法的美感,弧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吴一博说,为了保证字体美观,他经常反复修改,以至于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钻孔。“最多的时候,为了绣一个钩,我扎了六个洞。”[下一页]
80岁艺博烟盒上的刺绣书法
"当我第一次尝试绣书法时,我扎到了自己的手."吴一博笑着说,春节家人团聚时,当孩子们看到老父亲的书法“刺绣”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爸爸真细心。”吴的大儿子说,他练了几十年书法,没想到会和针线结合,这么有新意。
他的家人不仅支持他,福州的许多民俗爱好者也一致称赞他。民俗爱好者齐尚志先生对此表示赞同。他说:“从这个样子,我们知道这位老先生的书法很好,而且‘绣’的构思很巧妙。”
“变废为宝的想法也值得推广。”环保志愿者黄先生说:“烟盒和旧羊毛虽然是废弃物品,但也可以回收利用,做成观赏性小物品。吴一博这么老,制作精致,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