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是法国作家雨果诞辰213周年,关于雨果的艺术作品很多。其中,罗丹雕刻的雨果雕像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雕像背后的故事让人觉得大师也是一个普通人。
罗丹雕刻的雨果画像只刻画了头部,艺术造诣惊人。人们更喜欢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因为它甚至比作品本身更精彩。
1880年初夏,当雨果的好朋友马拉美把初出茅庐的罗丹介绍给已经80岁、德高望重的雨果时,罗丹想给雨果做一个雕像,这种欲望几乎无法抑制。想了很久,他终于忍不住了,冒昧地向雨果提出了这个要求。他突然的想法和紧张的态度让雨果感到厌恶。“对不起,你塑造的约翰只是一个农民,但我是一个作家。我已经有足够多的半身像,我不想让你不熟练的手为后代雕刻我的旧形象。”雨果非常冷淡地说。这个嘲讽让罗丹发誓,他这辈子再也不会和雨果打交道了。
谁想到,一年后,罗丹被与雨果暗恋50多年的德鲁埃特女士约去,希望在雨果每天在床边为这个身患癌症的女人探望她时,能偷偷为她雕刻一幅雨果的画像。一旦怨恨被这纯洁的爱情融化,罗丹就被这爱情的悲剧所感动。他信守承诺,每天都在德鲁埃女士卧室右侧的壁龛里工作,在那里,他可以清晰地观察雨果的各种表情,而不会被发现。这是罗丹接受的最难的肖像创作,因为他不能用手触摸他的雕塑对象,所以他不能准确地验证他的骨骼结构。但由于德鲁埃特女士的细致配合,躲在小众里的罗丹能从尽可能多的侧面理解雨果非凡的表情、感情和毅力。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罗丹用粘土做了两个粗糙的雨果头像。虽然德鲁埃女士没有等到铜像完成的那一天,但雨果的画像在她死后不久就如她所愿地完成了。今天,人们不仅能在这座雕像上感受到文学大师的含蓄、磅礴和执着,也能被罗丹的宽容所折服。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