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系列的主要亮点
1965年,山西省后马琴村出土了5000多块桂形玉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据专家考证,这些写满文字的玉牌记载了春秋晚期赵阳参与了从六清内讧到四清并存的晋国激烈的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始。这些玉牌被称为“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省博物馆的十大国宝之一。
团书也叫随身书。在中国古代,人们为一些重要的事件举行集会,并制定共同遵守的惯例。参加盟誓的人,都要在祭祀坑里杀动物取血,把盟誓写在玉或石碑上,这就是所谓的盟誓。大部分盟书都是一式两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在地下或者沉在河里,以博取鬼神的信任。
《侯马盟书》用毛笔把盟字写在玉牌上。最大的一块玉片长32厘米,宽近4厘米,较小的一块长18厘米,宽不到2厘米。在5000多块玉片中,能识别文字的有653块,总字数约3000字。除去重复,有将近500个单词。他们所记录的内容,可以帮助今天的人们深入而生动地研究中国古代的宣誓制度和东周后期、晋国社会生活的原貌,反映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
同时,《侯马盟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有一句话,杀兽为血,用血写誓词。但侯马盟书上的字是用矿物颜料写的,多为朱书,墨书较少。这是对血书盟字习俗的延续和完善,既保持了盟书的内涵,又突出了北方文化的特色。这批文字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用毛笔书写的完整篇章的古人真迹。因为都出自“骂”人之手,不是一个人的笔法,他们的字体风格有的雄浑端庄,有的飘逸洒脱。有些字迹小到0.2厘米,但笔尖还是很清晰,可见书写一定是用柔软有弹性的毛笔。侯猛的书法和书写方法是古代先民创造的精美艺术品,是金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