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话说“不如饺子,舒服倒着吃比较好。”从上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岁月里,饺子这种普通的北方面食,曾经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食物。如今,只要不怕麻烦,人们每天都能吃得起饺子和饺子。在20多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年代,人们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他们用票购买一切。平时吃个饺子饭真奢侈。只有在元旦和春节才能做几个饺子,饺子馅总是以白菜为主。换个口味很难吃韭菜馅。尤其是春节期间,正值寒冬,韭菜生产季节已经过去,只覆盖了少量的韭菜,价格自然就贵了,就算有钱也买不到。莫,一个普通人,是国内外著名的画家,也为过年能吃到韭菜馅的饺子发愁。黄舟在1975年春节写的《交子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贫穷荒诞的时代。
1975年春节前几天,家住北京三里河的水电部老干部傅科回家,发现门下有一封信。傅克忙打开来仔细看。这封信是他的好朋友黄舟写的。内容如下:明明福客,如果能买到2斤韭菜,热烈欢迎你到屋下吃饺子,如果买不到韭菜,也欢迎你吃饺子!向黄州代笔人郑文慧致敬
当时“四人帮”横行,极左路线横行,人民生活贫困。黄州头上顶着一顶“黑画事件骨干”的大帽子,政治上落魄,生活上穷困潦倒。尽管如此,黄舟还是很乐观。春节,他想换换口味,做一顿韭菜馅的饭,而不是饺子里做了十几年的大白菜馅。于是黄舟就把这封信写给了他信任的朋友,因为当时很多人怕被牵连而避之不及。
那时北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遍的蔬菜大棚,也没有今天这样的绿色通道。蔬菜一反季节,就不能再吃了。北京郊区的农民冬天生产少量韭菜,主要用来招待外宾和在各种会议上吃,然后放在大菜市场上当门面,显示“物质极其丰富,人民过了一个快乐而革命的春节”。这种韭菜覆土的制作方法是用土筑起半人高的防护墙挡风,然后将地面向下挖约30厘米,种上韭菜,盖上草帘。这种韭菜生长缓慢,产量极小。福克跑来跑去,挣扎着,终于买了2斤韭菜。
大年初一,福克夫妇带着韭菜去了黄舟在北京羊坊店军博宿舍的家。黄州还专门为这2斤韭菜拿出了一瓶茅台,保存了很多年。它可以被视为酒和食物。两家人吃着韭菜馅的饺子,喝着饺子酒,过着当时非常丰盛的元旦。
也许是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太多,也许是酒醉人,也许是舍不得放开吃,还有饺子没吃完。把黄州饺子放在盘子里,留到晚上吃饭。
吃过饺子后,福克一家起身向黄州一家告别。临走时,黄舟叹了口气,什么时候,冬天,你就可以随便吃韭菜馅的饺子了。正在这时,广播说:“今年春节市场供应特别丰富,蔬菜、鸡鸭鱼品种繁多……”
一个大画家,一个副部长,冬天吃韭菜饺子都不容易,何况是普通人。《交子帖》真实记录了这一事件,堪称珍贵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