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文化嵌入 旧厂房变成古玩城

时间:2022-04-30 07:42:08

回顾几十年前,自行车在家庭中是一件“大事”,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就像现在买车一样幸福。

如今,路上骑自行车的人逐渐减少,人们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比如骑电动车、坐公交车和地铁...正因为如此,自行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有一个叫贝的年轻人,他喜欢收集旧自行车。用他的话说,“别人眼中的‘垃圾’,在我看来,都是珍宝。”

旧自行车收藏了近20年,第一批收藏的是前苏联制造的自行车。

贝旺和他的妻子开了一家食堂。除了平时打理生意,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自己收藏的各种旧自行车。

他告诉记者,他从1995年开始收集旧自行车,至今已近20年。贝说,他天生热爱自行车。小时候家里在农村,家里有一辆老青岛陆瑾牌自行车。看着父母骑车外出或下地干活,他觉得父母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自行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在西湖区,有一座建于唐代的宝塔——金圣塔,与南昌古玩城相邻。在南昌古玩城外的广场上,许多收藏家穿梭于跳蚤市场。他们说“行话”,小心翼翼地“搜寻”宝藏。对他们来说,周末逛逛古玩城,去逛逛淘宝的跳蚤市场,顺便看看文博的展览,早已是打不倒的习惯。

在旧货市场的一个小摊位上,从事古玩生意20多年的摊主老余趁着空与记者聊起了南昌古玩城的“前世今生”。

“老南昌人都知道,它曾经是一家印刷厂。它建于1952年。当时风景极其优美,居全国前20名。”老余叹了口气,接着说:“90年代后期,工厂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新世纪初,国企改革后,他们搬出市区,留下40多亩老厂。”“这是个好位置,当时有多少开发商盯着这块肥肉。”老余的语气变了。“政府还是有远见的。它没有卖地建房,而是为艺术品和古董建立了一个大市场。”

在焕然一新的南昌古玩城,虽然找不到过去的旧厂房,但从整体布局上还是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影子。装帧楼变成了现在的张羽楼,彩印车间变成了龙兴楼,配电车间变成了洪州楼,印刷楼变成了王腾楼...设计师巧妙地组织了空房间,房间内分布着7个白墙白瓦的亭子、600多家标准店铺、20多件大师藏品和1200平方米的展厅。

南昌大学艺术学院金晓明教授认为,旧厂房改造为文化园区的模式,既保留了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特色,又实现了工业园区向文化园区的成功转型,还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城市中心区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