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齐白石家里曾贴满价码表 卖画卖印锱铢必较

时间:2022-04-30 07:47:50

齐白石以爱钱著称。大多数画家和画家都标榜着崇高的理想,羞于谈论金钱,而齐白石卖的是画和版画,这是一个详细的价格标签。

国内完整价格表

齐白石家的客厅贴满了价目表:“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相册折扇各6元”;“为标题付费者加10元”;“花加虫加鸟,每只用10元,藤蔓加蜜蜂,每只用20元”;“此外,对于带有扇贝叶的工笔草虫,每一只都会按照原笔单增加三倍,并额外增加海洋红的画法”;“常用名印,每字三金,中国尺,石贾。史孝儿分,若字粟粮,每字十金”...

齐白石卖画卖版画,毫不尊重。不管他是谁,都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信用,没有还价,没有金钱交易。墙上的广告写着:“礼物不画,客人不画,外国翻译不要报酬”;“君子以耻,请按龙格付”;“降价的人会以牺牲别人为代价,我不高兴看到他们。”“画图喝酒”的墙上还有一幅画:一个老人拿着酒壶,一只手拉着另一个老人喝酒,老人拿着笔,一只手拒绝,满脸怒容。也就是齐白石本人。

齐白石经常去荣宝斋的“灵石市场”,每当其他画家的价格上涨时,他都会跟着上涨的价格调整,生怕吃亏。

煞费苦心防止假冒

20世纪40年代,白石老人闻名世界,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市场上伪造的。连好友梅兰芳买的《春耕图》和弟子李苦禅买的《菜香图》都是假的。于是他刻了两个印章:“我的画是全世界伪造的”和“我的画是蒙古人全世界伪造的”。后来“齐白石”钢印被定制,压在画角上,或者直接在画上放指纹,甚至在签钱的时候偷偷做标记,煞费苦心,让造假者无从下手。目前,齐白石晚年的一些作品在拍卖会上已经被岁月磨破,但那几年留下的痕迹仍依稀可辨。[下一页]

为了把自己的杰作卖个好价钱,齐白石夫妇多次给游人表演“双簧”。当齐白石听到来访者敲门时,他会踮着脚走到门口,从小洞里往外看。如果他一时拿不准,不知道参观者买画是否有诚意,就会说:“齐先生不在家。”一听到有人真心买画,齐立马就改了口:“那我是齐先生,请进。”如果看到客人迫不及待,齐会故意和妻子大声说话,故意说客人愿意出大价钱。经常在问答中,齐的作品卖得很高。

他是一个“贪财”的老人

齐白石腰上总挂着一串钥匙,至少一斤。不要说家里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坛油一桶米。他会把它锁起来,做好每一顿饭,自己开锁,用烟头量饭。家政人员经常因为吃不饱饭而离开。有时他在书桌前画画,他的家人正在挑选菜叶。他会放下画笔,上前捡起一些菜叶,不悦地说:“这些为什么可以吃?”

为了赚取一些利息,他通常一叠叠十张十美元的钞票。竹篮装满后,他锁上篮子的盖子,把它存放在一个僻静的小银行里。后来,通货膨胀严重。为了不让钱贬值,齐白石把毕生积蓄兑换成60根金条,放在一个长长的口袋里,常年挂在身上。直到去世前几个月,他才卸下“金袋子”。

齐白石出身贫寒。他是一个农场男孩和一个放牛的人。15岁时,他学习粗木工。16岁时,他改做雕刻木工。直到26岁,他还是一个普通的木匠。他孜孜不倦地做木工活,靠手艺生活,为人真诚。27岁时,他开始向老师学习诗歌和绘画。57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只身前往北京,成为一名老“北漂”。我以为我可以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我卖不掉这些画。从那以后,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座破庙搬到另一座破庙。60多岁后,他的作品终于卖到了好价钱,他逐渐达到了艺术巅峰。

当木匠时,齐白石认识到靠手艺挣钱是无可非议的,所以卖画卖版画从不羞于开口要钱。他看似异常的吝啬让世人感受到了人性的真实。况且白石老人远没有外面传说的那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