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八股
清顺治四年,42岁的傅山在晋祠留宿时,遇到了一位好友,好友手里拿着一篇文章让他看。原来这篇文章竟然是傅山20年前写的《海棠赋》。这位朋友让傅山重写这篇文章。傅山写完之后,写道:“少年时回看信笔游戏,轻佻。”那么,《海棠赋》到底写了什么呢?原来,这篇文章用华丽的文字和拟人的笔法写了两个同名但不同志向的秋海棠。一个是我的妹妹,她渴望与李涛·方静竞争,另一个是我的妹妹,她只想要自由,而不需要别人的欣赏。显然,年轻的傅山在描写这两个秋海棠的时候,是用物来形容人,用物来形容志,他已经有了自由的灵魂和真情。
傅山总是鄙视只为皇权服务的八股文,从而扼杀了文人的自由思想。他曾经用愤怒的语气如此尖锐地批评过这篇八股文:“如果你仔细想想,你会把这项技能发挥到极致。他有什么用?贝,偷偷吃了他没有影子的亏。以此为孔孟之脉,令人作呕。杀人真恶心!”从他年轻时写的《海棠赋》中,我们可以看到傅山追求自由而不是平庸的思想。20年后,傅山对自己的旧文作出了“轻佻”的评价,这不是自嘲,也不是客套,而是他文学观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自由的灵魂得以保留,而真实的情感则跳出山林花草鱼虫的氛围,更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底层的人。
傅山生活在明清之交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文自然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深深烙印。他对明末的腐败政治深感痛心,反抗清初朝廷的暴政。康熙执政时,局势越来越稳定,国家开始走上新的统一之路,他没有做官,而是继续深入民间,把自己的命运和生命交给养育他的土地和人民。这样的生活必然会让傅山像屈原、杜甫、元好问这样具有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诗人一样,反映人民疾苦,在诗歌中蕴含悲情慷慨的精神,字字句句都充满了时代的悲剧,字字句句都充满了高尚的人格。傅山主张写诗要有两个原则,一个是“为经济目的利用世界”,一个是“独一无二”。在这两个原则下,他推崇司马迁的《史记》,重视孔子及其后代儒家编纂的《尚书》,重视诸葛亮的《武侯书》,认为这些著作都是有益于天下的文章。傅山注重文章与诚信的统一。从少年时的《海棠赋》创作,到77岁时的生命终结,他写下了七言古诗《春暖花开》。自由的灵魂和真实的情感总是贯穿在他所有的文章中。在《春暖花开》中,傅山吟诵道:“忠信恒常在此,生有寒,爱有热,死亦耐。”一位77岁的老人盛赞了迎春花刚强贞洁的性格,不求文达的永恒生命力,苦涩冰冷的命运和激昂的情感,以及22岁时崇尚自由的海棠心态,灵魂和情感一脉相承。
避免时间和时间。
《个人故事》是傅山代代相传的重要文章。在这部编年史中,傅山生动地叙述了袁继贤为老师受冤屈的情况。他带领100多名学生从山西来到北京,让袁继贤的冤屈终于得到了平反。傅山真实地揭露了明末的政治腐败和官场上各种见不得人的丑恶景象,刻画了封建官吏中贪官污吏的狰狞面目,对一些贪财无骨气的随行学生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傅山用他生动的笔,把各种线索都写得清清楚楚,如一幅精心勾勒的长画,表现了十七世纪中国一场政治斗争中各种人物及其政治生态环境的表现。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用温暖的笔墨赞扬了许多在这场斗争中正直勇敢的仁人志士。
在整个保卫袁继先的过程中,傅山是一个组织领导人,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傅山并没有厌倦事后获得的名气,而是以“不敢粉饰一词,骗人一时成名”的态度,在这篇文章中写出了这一事件最终胜利的主客观原因。在真正揭露时代缺点的同时,不要夸大吹嘘自己的贡献和作用。这种谦逊和诚实的美德让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