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背景介绍
“三国”作为一个词汇,大多数人都会理解为指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三国——魏、蜀、吴。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其实由来已久。
“三国”的来源
早在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光启年间,就有了“三国”的说法。当时的南朝刘宋、北魏和东吴都代表了中国南北两部分以及南方的一个强势政权,三国之间的关系也较为重要。而到了唐朝之后,历史学家们基于在光启年间的记录和其他历史记载,终于确认了三国时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220年至280年之间。
三国时期的三国
在确定了三国时期的具体时间之后,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下“三国”指的究竟是哪三个国家。按照历史记载,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和东吴。当时的汉朝灭亡之后,三国分裂为三个政权。其中曹魏控制长安、洛阳、未央宫等地,统治了中国中原地区;蜀汉则有成都、巴蜀等,势力范围位于西南地区;而东吴则以建业为中心,其势力范围横跨江南地区以及江东一带。
综上所述,三国时期所指的“三国”分别是曹魏、蜀汉和东吴。而现在,“三国”一词在文学、影视等领域中,更多的代表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