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多大岁数死亡
包拯的生平简介
包拯(1011年-1062年),字师仲,号“铁冠道人”,原籍河南郡洛阳,出生于河南杞县(今河南伊川)济源窑头村。北宋政治家、法学家、文学家、诗人、文化名人、清官,着有《包公案》、《开封府君》、《青囊传》等名著。他在官场中威名显赫,因清白廉明、恪守职责、勤政爱民而名噪一时。他的事迹、言行成为历代为官者学习的楷模,被尊重为“反贪反污、廉洁奉公”的代表人物之一。包拯逝世后,调任刑部尚书。他去世后,不久北宋灭亡,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包拯的去世年龄
包拯于1062年6月9日去世,享年52岁。据史书记载,包拯去世时已经病榻多日,因为病情恶化,离世。包拯去世后,享有“清廉公正”的美誉,不少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写下悼文,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楷模。
包拯的遗产与贡献
包拯虽然去世较早,但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他的著作《包公案》、《开封府君》、《青囊传》等被传为经典。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包拯的治理经验,同时也让后人对于包拯的人格魅力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包拯在治理官场上的清廉声名也激励了历代为官者,拓宽了反贪反污的道路。包拯的去世也让人们希望所有的纯洁与公正都能够传承下去,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