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古代怎么称呼(古代的印章怎么叫)
时间:2023-05-07 07:53:49
印章是古代印刷技术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为实现书写材料的保密性和身份的认证性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古代,印章也被称为篆、方印或圆印,下面就来一探印章在古代是如何被称呼的。
印章在唐代被称为“篆”,它是作用于文房四宝中的一种,也是代表权力、身份和信用的重要标志。篆字最早起源于商代的卜卦,不过在唐代的时候,篆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字书写形式,并且被普遍应用于印章制作中,以示身份和授权。
印章在宋代被称为“方印”或“圆印”,因为在宋代时期,印章制作的工艺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印章。圆印是最常见的一种印章类型,它的外形浑圆如玉,寓意圆满、完美,被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等方面。方印则一般是指印章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印章,类似于今天的图章,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和国家机构等方面。
印章在明清时期也被称为“款”,在明代称为“大款”,指印在文书、信札和摆件上的印返回式款章。而在清代则被称为“小款”,主要用于印在官方文书和私人信函上,常见于内阁、皇帝、高官或富商。
综上所述,印章在古代有着不同的称呼,它不仅代表着身份和信用,更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现代,印章虽然逐渐被其他身份认证方式所代替,但它仍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文化、艺术和礼仪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