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西周的耕作方法
土地开垦
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农耕是当时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土地开垦是耕作方法的首要步骤。商西周人一般在河流、湖泊附近找到水源后,便挑选土地种植作物。他们选择平坦、土质肥沃的地方开垦耕种。其中,神农氏被视为古代农业文化的象征,也是土地开垦的始祖。神农氏授人以渔、教人以钓,发明了农具,开垦了沟渠、水利,被后世奉为尊师。
耕作技术
商西周时期,农耕技术逐渐得到提高。已经出现了犁及柄耜之类的农具。犁比耧车更有力,耕种面积也更广,柄耜的使用用力更省,有助于节省人力。当时,农民们还寻求新方法来增加耕作效率,例如在田野中种植不同的作物,在伏季农闲期间进行旋种。商周时期还流传着“固定耕地、轮作种植”的理念。农民们在田块中进行轮作,即先种玉米、豆类,然后再种水稻或麦子,这种方式可以保持田地的肥力,增加产量。
农业生产管理
在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管理也逐渐得到推广。周文王曾经倡导:“务农守时、尝尝味道”,提出农业生产需要及时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害虫,防止疫病。同时,他还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提高土地的肥力。商西周时期,还出现了不少计量工具,如单位为5斗的量筒和铁製农具,对农业生产管理和计划有了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