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背景介绍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达350公顷。它始建于1709年,历经多次扩建和改造,成为一处宏伟壮观、富于园林特色的皇家园林。这里有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曲折蜿蜒的湖泊、假山溪流、怪石奇花,四季分明、景色宜人,被誉为“北方园林之最”。在1860年的义和团运动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烧毁。至今,圆明园的毁灭依然是一段深刻的历史印记。
破坏经过
在185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场针对外来侵略的近代化改革。《天朝田亩制度》等封建制度违反了西方的自由贸易要求,加上19世纪60年代英法两国入侵中国,而在圆明园一带战事异常激烈,战争中,圆明园被毁,堪称人类文物史上的一大悲剧。英军所留海兵联队队长赫伯特·布鲁斯等人在中方人员的协助下男女混杂地用火把烧灭了园中的宫殿、庙宇、亭阁,烧毁了奇石、鱼池和动物园。圆明园被烧毁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座火海的景象,圆明园的7000多亩面积,200多座宫殿,大量艺术珍品、文物——合计价值高达三亿两千万两白银的物品全部被烧掉了。而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他们按惯例进行了任意抢掠、放火等暴行。这次毁灭对中国文化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重建情况
在圆明园被毁后,清朝政府曾经有过数次修缮的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又陆续在圆明园进行了一系列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最初的修复工程始于1953年,为此,中央财政拨出200万元经费,整个修缮工程历时13年,主要是局部的修缮、抢救和整理。至197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30周年,又启动了“恢复圆明园”的工程,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也就此开始,历时20年,直到1999年才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