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哪个朝代建的
建造背景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最。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也是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在明朝初期,北京建都后,于1420年开始修建紫禁城。建造紫禁城是为了巩固建立盛唐帝国的明朝王朝,显现王朝的威望,以及避居南京的明朝第三代皇帝永乐帝想协调官僚集团之间的对立,巩固自己的统治。
建造历程
紫禁城建造历时14年,最初由明朝第三代皇帝永乐帝亲自主持。永乐帝为了保护宫殿,特别从四面筑起高墙,形成严密的外围围墙。北京瓦厂特别为紫禁城焙烧黄色琉璃瓦,用以装饰宫殿的屋顶。不断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被加入到紫禁城中,因此它被认为是明朝的结晶。清朝建国后,改名为“故宫”,并进行了大量的扩建和维修。
建筑特征
故宫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宫殿、花园和杂居等方面。故宫的宫殿主要有三进,共有九个宫殿和大约对应的九个花园,加之杂居若干,构成紫禁城的总面积达720,000平方米。故宫的主体建筑是宮殿和殿堂,其中最著名的是紫禁城内的五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宁寧殿,保和殿和交泰殿。故宫的花园运用诸多风格,如山水、池塘、假山口等,以及庭院、园林、亭台等各种形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