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兴章
他就是高家堡镇贺东沟村年逾五旬的农民画家贺兴章。走进贺兴章的家,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角落里摆放着几盆盆景,厅堂内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书画作品,幽雅之意弥漫在小院和厅内的边边角角。地下室则是他的画室,一张画案,画案上被墨迹和各色颜料渲染成了一幅别样的水彩画,笔墨纸砚,还有捆扎成堆的报纸书刊以及贺兴章的书画作品,都整齐罗列在这小小的空间里,主人对它们的钟爱由此可见。
贺兴章自小多才多艺,兴趣甚广,尤其喜爱书法,对书法的热爱为他以后从事绘画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说,书法中的运笔、构图和美感,跟绘画的运笔、构图和美感其实是相通的。
贺兴章说,自己从对书法的热爱延伸到对绘画的痴迷其实是一次偶然的机会。2014年10月,他在邯郸出差和朋友小聚闲聊时说,提到自己也喜欢书法和绘画。国画院的朋友听后就让他画一幅画,想看看他绘画功底和画风。拿到笔墨纸砚后,贺兴章画了一幅名为《翠竹》的画作。“没成想朋友看画后赞不绝口,说我的画很有韵味,还说我的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鼓励我在绘画这条路上闯一闯。”贺兴章回忆起当初与绘画结缘时这样说。这一夸,给了贺兴章信心,也使他对绘画更加痴迷起来。
从2015年开始,贺兴章开始独自研究探索,吸取各类书画作品中的优点,工作闲暇时,通过微信、电话和全国各地的同行沟通、请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受益颇深。初画时,梅兰竹菊是贺兴章笔下创作的首选素材。尽管每天的工作已经很累了,可一到晚上,他便展开宣纸作画常常到深夜。在他看来,梅兰竹君作为花中四君子,它们各有风姿、美不胜收。他想通过手中的画笔把它们的风情描绘出来。可一位资深画家建议他把展现黄土风情、当地特色作为创作素材,画出来的画会更有看头。
当时,贺兴章工作的地方正好在石峁遗址附近(石峁村)。近年来因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石峁遗址的发掘,高家堡进入大家的视线,作为本地人他就通过自己的画笔来记录、叙说高家堡古镇的变迁和老一辈人的生活工作场景,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给了贺兴章一片创作的沃土,灵感一来,马上拿出速写本,勾勒出重点。有时抓住了灵感,但由于忙于工作和生活,又不能分身进入到创作中。2015年后半年,他毅然辞掉了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绘画创作中。贺兴章自嘲地说:“我真正的画画生涯,是从五十岁开始的。”
辞掉收入丰厚的工作,虽有了足够的时间,却也为他带来了诸多的埋怨。刚开始创作时,他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妻子高招弟甚至一度认为他疯了,说他,五十岁才想起吃绘画这碗饭纯粹是做梦。可贺兴章却认为,“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
岁月流逝,年过五旬的贺兴章带着对绘画的热爱,从最初梅兰竹菊的稚朴笨拙到乡村画的灵动清秀,从精细的工笔到随性的写意,都是在书堆中学习古人技法,在不断创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新。谈到自己的作品,贺兴章对自己老家贺东沟村画的全景图最为满意。去年12月,他利用三天时间再次熟悉了他的老家贺东沟村后,历时20多天以贺东沟村全貌创作出了7.2米画卷的《黄土风情》。他说,我从小在那里长大,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创作起来就更加流畅也更有激情。有一次自己创作至凌晨三点,连炉子灭了都浑然不知,直到冻得打哆嗦才惊觉已经那么晚了。
创作亦如耕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贺兴章的画作不仅震撼了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且远销河北、山西等地,单幅作品已经卖到了20万。他说:“画画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随便画一幅给人家,哪怕时间长一点,也要保证质量。答应给人家画的,我都记下来,怕忘记了。”都说画品就是人品,这话对于贺兴章来说名符其实。
贺兴章说,我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院校的教育,但是通过一次次的书写和绘画,我对书画也有自己的理解,到如今已有字画一千余幅,其中涉及最多的就是我最喜爱的梅兰竹菊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其中包括农民耕作、高家堡变迁、石峁遗址等,都是天然的题材供我创作。
艺无止境,天道酬勤。现如今他作为中国艺洋书画院的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协会骊山创作中心画家、榆林美术协会会员,每天伏案创作,累了,就回家含饴弄孙,有了灵感就继续到画室创作,他把画画当成了人生至高无尚的享受。他说:“绘画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而且能够从多方面塑造自己,使我更加乐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