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詹子谦《游春图》
中国隋代以前的早期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动荡时期。许多文人投靠山区和牧区,出现了山水诗和山水画。至于早期的山水画,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说“人大在山中,水不能淹”,山上的树笨拙幼稚得像伸出的手指。这样的山水画还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只能看到隋代詹子谦画的《游春图》。游春图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在绘画史上,标志着中国山水画从幼稚的“人大于山,水不能淹”的阶段进入了成熟阶段。
张伯驹一生收藏了许多书画珍品,其中尤春图的收购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清朝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宝由溥仪带到天津,再带到伪满洲国首都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长春“伪满”宫被洗劫一空。[/k0/],许多字画珍品散落在东北民间。到1946年初,失传于故宫的书画开始在东北出现,引起了当时国内藏家的极大关注。不久,这些书画珍品相继出现在北平(北京)。其中有一件稀世珍宝——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代著名画家詹子谦的传世之作。在世界上可以与梵高的《虹膜》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提并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经波折,到了这个时候,这件价值连城的《游春图》已经被北平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老板穆班禅用很少的钱从长春的一家古董店买走了。时任故宫博物院特委委员、北平美术学院院长、华北文法法律学院雪莉系教授张伯驹,对故宫博物院的珍宝被散落、损毁的危险表示担忧。一天,早饭后,张伯驹正在家里和妻子潘素谈论文字和绘画,这时有人敲门。来人是个中年人,悄悄给张伯驹夫妇报了一封信:马吉川,他们得到了游春图,准备通过上海商人卖给外国人。听了众人的话,张伯驹大怒,喊道:“马吉川,你真的想当民族败类吗?”他心急如焚,一刻也不敢耽搁,急忙赶到瑶池山房,与正要出门的马吉川相撞。开门见山地问:“马老板,听说你还有詹子谦的《游春图》?你打算怎么办?”马吉川也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在找买家。“请开个价!”张伯驹冷静地说。马吉川从事文物贸易多年,尤其擅长书画,也是著名的书画装裱画家。他很了解游春图的价值,他知道张伯驹是最好的买家。他们彼此很了解。马吉川说:“只要你能得到800两黄金,这个无价之宝就是你的了。”马曰:“吾敢欺汝。这个游春图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真正的国宝。如果这幅画卖给别人,比如外国人,至少要花1000两黄金。”厉声说道:“马老板,你怎么忘了你是中国人!詹子谦的《游春图》属于我们中华民族。谁把它卖给外国人,以赚取更多的黄金,谁就是国家的败类,永远的罪人!”据张伯驹所知,马吉川买这幅画的时候没花多少钱,现在要价800两,显然是虚高了价格,不可能成交。虽然我曾经有很多钱,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即使我失去了一切,也抵不上这个数额。为了不让游春图落入外国人之手,张伯驹迅速找到著名的古代文献学家于思博,一起来到故宫博物院,向院长马恒汇报,建议医院购买这幅国画,归国家所有,并致信北京古玩商会,禁止其出境。如果医院资金短缺,他愿意周转。马恒回应称,由于资金不足,医院无法收购。
张伯驹更加担心,但决定亲自赌博。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先给卖家施压,这样才不会轻易把游春图卖给外国人。只要他留在中国,他就能从长计议。于是,他独自投入了战斗。张伯驹逛了逛琉璃厂的古董店,到处传话:“游春图是国宝,这幅画一定不能出境。”很快,国宝“游春图”在个人手中出售的消息传遍了北平文化圈。
马吉川没想到《游春图》竟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再站着恐怕不好。迫于舆论压力,他不得不同意墨宝斋掌柜马宝山充当中间人,谈判张伯驹收购“游春图”。当张伯驹第一次接到马宝山的电话时,他激动地喊道:“我感谢你,我代表我们的后代感谢你!”我一挂电话,就仔细想了想,张伯驹又着急了。当时,200两黄金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超出了张伯驹的承受能力。在过去的十年里,他手里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古籍和绘画上,他的财富也用光了。由于宋元时期大量收藏巨著,他手头拮据。表面上看是一个大事业,其实内心已经很尴尬了。因此,不久前,文物收藏鉴赏家金伯圣为范仲淹的《符涛赞卷》寻找买主,该书为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所作。与张伯驹初识:此帖是范仲淹为朋友的道装写的悼词,也是范仲淹唯一传世的手迹。此帖为楷书,瘦而刚健,笔势陡如人,与王羲之《乐毅论》笔法如出一辙。中卷宋代印章璀璨夺目,北宋文同后记极为罕见。张伯驹不愿意品尝原来的味道。为此,张伯驹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借了钱,只带了110两黄金为自己取了道人褒奖卷,因此越来越缺钱。那天晚上,张伯驹久久不能入睡。他很兴奋。第二,他考虑了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金条![下一页]
为了尽快拿到《游春图》,避免大觉的并发症和推理,张伯驹最终决定忍痛卖掉自己在珙县胡同的15亩地。这是一座府邸,原为清朝太监李的私宅,也是最值钱的财产。有四五个小院,花草、果树、牡丹、牡丹,还有几个客厅和走廊。一直追求优雅生活的张伯驹很爱这套房子,但为了买尤春图,张伯驹忽略了其他的东西。在与邻近的北平辅仁天主教大学几次讨价还价后,张伯驹不情愿地把这栋豪宅换成了另一个主人,最终以210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它。张伯驹把美元换成了20块黄金,因为不是港杠,色差,或者事先约定的两块黄金不够。我该怎么办?当潘素看到张伯驹时,无路可走。她打开那个她无法轻易打开的盒子,拿出一袋衣服,从盒子底部拿出一个包裹,一层一层打开,一缕缕金光闪过。她用手抚摸着心爱的首饰,看了一会儿,一层一层包好,递给丈夫说:“派人去卖。”薄奎又不情愿地卖掉了妻子的首饰。在约定的截止日期,和李到马宝山家办理手续。李请了他的一个亲戚黄来鉴定金条的成色,并用试金石来测试。因为成色太差,纯金才130多两。答应尽快补齐,马宝山保证李亲自把展览交给。至此,游春图终于被张伯驹收购。经过几次补缴,到补齐170两黄金的时候,历史的时针已经指向了1949年初。此时的北平已经和平解放,新旧交替,社会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穆班禅和马吉川无暇顾及旧账,张伯驹也不再补金。直到1970年的一天,当张伯驹在北京遇到马宝山时,他还问那年他所欠的画金该怎么办。马说:“形势变了,对方完了,我完了,你完了,都完了。”说完,两人相视一笑。为了感谢马宝山,又画了一幅山水画作为礼物,夫妻俩还与马合影留念。1980年,张伯驹把对联嵌在一本书里,寄给马宝山以表谢意。它的对联是:“宝剑只给烈士,山珍海味给饕餮”。用谐音把马宝山的名字嵌入其中,在张伯驹是相当幼稚和书生气的。
《游春图》描绘了贵族春游的场景。这幅画宽阔、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这不仅是这幅画的特点,也是早期绿水青山画的代表作,对绿水青山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游春图》是一幅长80.5厘米、长43厘米的长卷。作者詹子谦是北齐至隋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人物,他的山水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宋代《宣和画谱》赞其“写山水远近,故知千里”。他的画被后人视为“唐画之祖”。这幅画是他唯一一幅代代相传的作品,也是最早的著名画家所画的卷轴山水画。而且保存的非常完好,真的是国家的瑰宝,无价之宝。
张伯驹不情愿地卖掉了珙县胡同的房子后,一家人搬到了早年买的一栋名叫成泽园的房子里。虽然很难买到《游春图》,但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满足和喜悦,很快将住所改名为“展春园”,一是为了纪念,二是为了表达对这件国宝的热爱。在展春园,张伯驹每天给自己布置一个作业,就是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编目成册,取名为《从笔书画录》。
后来,张伯驹因收藏游春图而自诩为“春游店主”,他总是沉浸在购买古宝游春图的喜悦中。1952年,张伯驹夫妇将张自谦的《游春图》和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一起,转移到故宫博物院。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赞扬了张伯驹的爱国主义精神。(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