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图)慈禧拍照和画像趣闻:不要阴影,也不要皱纹

时间:2022-10-23 08:27:45

图为慈禧太后(右)和女官员德龄公主。后者出宫后,用英文详细记录了慈禧在美国的宫廷生活,揭露了慈禧隐秘生活的另一面。1903年,德林的哥哥荀玲成为皇宫里的皇家摄影师,专门为慈禧和官员拍照。荀灵跟随父亲在法国生活,在部队学习,热爱摄影,从法国带回全套摄影器材。同年,他作为慈禧的摄影师入宫,1905年离开。近两年为慈禧拍摄了大量生活照,流传甚广。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高统治者中唯一同时拥有西方文明油画和照片的人。她在画像和摄影过程中的表现,真实地展现了帝王的权力和威严,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卡尔回忆说,她在宫中受到慈禧太后的热情款待,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慈禧太后在宫中的绝对权威:“其磅礴的能力有足够的魔力,可以震撼到自己无法控制的人”,“可以让各种大小官员向皇位跪拜”。

这位被慈禧称为“柯小姐”的外国画家,在宫中住了九个月,成为唯一能够近距离观察慈禧生活和中国宫廷的西方人。对于这第一幅深受慈禧喜爱的带有强烈政治目的的个人油画,慈禧特别注意选择黄道吉日开画完成,清廷派来的皇室代表蒲伦专程护送其到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从而在国际上声名显赫。这一肖像体验也成为中国现代社会文化中“改革开放”的戏剧性范例。

凯瑟琳·卡尔有幸得到慈禧的合作,一共画了四幅慈禧的油画,近距离切入了那个朝代奢华的宫廷生活。随着人像作品的发展,西方的造型方法和中国传统的绘画习惯竟然形成了观念上的冲突。

卡尔回忆说:“他们希望细节尽可能详细,他们不希望有阴影。如果只考虑太后一个人,她是非常欣赏和豁达的,总会给我更多的自由;但她也不得不遵守传统。在画中国慈禧太后的画像时,必须严格遵循传统和规则。......当我意识到我必须用传统的方法来表达太后异常迷人的个性并使之平庸时,我不再充满我在工作之初的热情。我一次又一次的头疼,内心的反抗很激烈。我花了很大力气才安定下来,做我必须做的事情。”

这种中西文化的冲突,后来在画慈禧的外国画家胡博的经历中又重复了一遍。当时,卡尔的慈禧画像在西方引起轰动,胡博曾在中国画过清亲王奕、李鸿章、袁世凯等朝廷官员的画像。尝到画像甜头的慈禧,随后邀请荷兰画家,从勉强接受女画家到积极接触男画家,标志着慈禧思想观念的开放与时俱进。

1905年,胡博第二次来到中国,成为第一位为慈禧太后画像的西方男画家。慈禧太后看了画像的演示后,要求去掉眼睛和鼻子的阴影,眼睛放大,嘴唇丰满,嘴角上扬,眉毛挺直。胡博不得不放弃西方肖像画的基本要领,按照慈禧的要求进行修改。他在信中向亲友抱怨:“没有阴影,没有阴影,没有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