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年轻人年轻时热爱绘画、书法和篆刻。1933年,徐悲鸿赞助到日本帝国美术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擅长画山水人物,会篆刻。他的传世作品包括与著名画家合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的巨型山水画《山河纵横》、《刘吟图》。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傅抱石画集》。他还是一位艺术理论家,著有《中国画论》、《中国艺术编年史》、《中国艺术编年史》、《中国山水肖像技法》、《中国画研究》等。
傅抱石画画的时候,身边总有一壶酒。他经常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壶,不时抬头喝几口。酒从喉咙里像火一样滑入胃里,燃烧得很旺,骄傲地燃烧着。于是笔就在我手里,充满了活力和胸襟,自由地写生,表达着我的激情。雄壮的名作在笔端下涌现,处处展现着酒的魅力。它的气势和马奔腾一样强劲,波涛汹涌,山峰经常突出,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另一种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葡萄酒的魅力。比如描绘陶渊明的《寒林卖酒》。在稀疏的林雾中,陶渊明和尼姑庵卖酒吟诗缓缓,画面静谧轻盈,人物飘逸自然,情境与心境融为一体。陶渊明也是一个喝酒的君子,傅抱石对陶渊明的描绘可谓投缘。
傅抱石喝酒,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58年至1959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了毛泽东的诗化巨幅山水画《山河秀美多不胜数》。当时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供应非常紧张。傅抱石画画时买不到酒喝,嘴里又苦又淡,灵感枯竭,画画枯燥,激情难以表达。无奈之下,他试图给周总理写一封信,倾诉没有酒的苦楚,并请求总理批准一些酒。周总理看完信,忍不住嘲笑傅抱石的坦率。他明白艺术家的难处,立即派人送好酒给身陷困境的傅抱石。傅抱石拿到酒后,不禁喜上眉梢。你一打开瓶盖,一股醇香扑鼻而来,你的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再喝几杯,陶醉在甜酒里。就像久旱,更感谢周总理的理解和温暖关怀。好酒点缀笔端,真情感动。傅抱石充满激情和灵感。很快,他和关山月构思并创作了《有那么多迷人的河山》。这部宏伟的杰作受到中外贵宾的好评,甚至连毛泽东主席都称赞它,认为它更好地体现了这首诗的意境。
酒是傅抱石绘画灵感的源泉。他的绘画技巧来源于酒,几乎不用酒,他也知道酒的危害。他说:“陈老廉、高、许...所有的大师都被酒毁了;我过去最崇拜的现代日本画家,邢美龄、桥本管雪,也被酒毁了。”他也尝试过几次戒酒,但都没有成功。酒是傅老艺术生涯的灵魂。没有酒,很难说艺术之树能永存。傅抱石的矛盾心理是嗜酒如命,深知酒精的危害,很难戒酒。
美酒激发了傅抱石的创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和很多以酒为魂的文人一样,他最终被酒害死。1965年,应上海市委邀请,傅抱石为新建的虹桥国际机场作画。画的他提议回南京和家人一起过国庆。临行前,华东局局长魏为他设宴,上海文艺界的朋友也来陪他。傅抱石喝了酒,在酒席上有说有笑,心情很好。宴会结束后,他当场作画。谁知道这幅画是杰作!由于年事已高,饮酒过度,回到南京后的第二天,傅老感到身体不适。他因脑溢血昏迷不醒,留下了50-60万字的未发表手稿和500多幅未署名的字画。
傅抱石去世时,年仅61岁。那时,他的中国画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一般画家和画家的寿命都很长,60年代初是艺术的黄金时期,如果他不是因为酗酒过早去世,应该能留下更多的宝藏,这真的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