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在中国画坛,有一种说法,南北两块石头,北有齐白石,南有傅抱石。徐悲鸿是非常欣赏和支持“两块石头”的人之一。徐和二十的亲密友谊是众所周知的。1917年,57岁的齐白石定居北京,靠雕刻和卖画为生。当时京派的正宗画家,因为封建文人的偏见,看不起木匠齐白石。结果,齐白石的画虽然定价很低,却很少有人买。正如他自己回忆的:“我的龙格(卖画的价格),一把扇子,银币的实际价格是两元,是普通画家的一半价格,但是很少有人关心,我的生活很孤独。”1929年,年仅34岁的徐悲鸿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高度赞扬齐白石雅俗共赏、形神兼备的艺术风格,说他的作品可以与徐渭、徐谷、任伯年等大师相媲美。徐三次拜访家人,聘请他为教授,在北京引起轰动。每次展览,徐总会在齐的作品下放一张“徐悲鸿定”的纸条,注明对对齐画的评价。为了提高齐在画坛的地位,他还编著了《画集》并作序,亲自联系出版社出版。齐白石莫名感激。他写了一首诗:“我怎么能发誓?江南只看着许君。”......最可惜的是针对群众,这让我的脸上满是汗水。”对徐有恩的“闯祸”表示了感谢。傅抱石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虽然他是个好画家,但没有人欣赏他。1933年,傅抱石带着一捆画去请教住在南昌的徐悲鸿。我第一次去没有见到他,所以我不得不不满地离开我的画。徐看到他的画喜出望外。徐热爱人才如命,但尽管下着大雨,他还是跑遍了南昌城,最终找到了傅。为了培养这位画坛难得的新人,徐悲鸿去了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辉,说:“南昌有一个傅抱石,是一棵好苗子,也是一种希望。你应该给他一笔钱,让他继续深造。“但这时的江西,作为国民党进攻红军前线的地方,省主席哪里顾得上这个?徐悲鸿只好拿出自己的一幅画,果断地说:“就当是你买的画吧。因看在许老爷的面子上,只得答应了。"。后来因为收入不够去法国,徐只好让傅去日本。徐悲鸿真是画坛的伯乐。《二十世》、《齐白石文选》和《傅抱石文选》的成就就是明证。
徐悲鸿一双慧眼识“二石”
时间:2022-10-24 13: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