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
■潘天寿(1897-1971),现代著名画家、教育家。早年赐名天道,浙江宁海人,自诩阿寿、雷波头冯寿、寿寿。擅长花鸟、山水、指画、书法、诗词、篆刻。1915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师从荆恒一、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于吴昌硕,后取法石岛、八大山人。布局很险,用笔力洗练,境界宏伟壮丽。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他被任命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下一页]
在20世纪中西绘画交汇的特定时刻,潘天寿决心在国画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吴昌硕、黄、齐白石被称为四大家。
潘天寿的绘画题材包括鹰、莲、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一幅画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处境,在结构风险中寻求平衡,化形为能,意远;石头边长菱角;墨云粗、重、焦、轻,线条用笔凝练浑厚。
潘天寿擅长花鸟山水写意画,偶有人物作品。你擅长画老鹰、椋鸟、果蔬、松树、李子等。大胆书写,小心染色;墨色纵横交错,构图清新优美,气势恢宏,趣味无穷;这幅画很漂亮,很迷人。
潘天寿的指画独树一帜,成就卓著。这类作品数量多,气魄大,如墨花夏青、何柱、方鑫等。,都绘有“荷花映日”,沾墨,以掌为荷叶摩擦,以指尖勾住。他们生动的魅力是笔力无法企及的。潘天寿画画时,画的每一笔都要仔细推敲,一丝不苟。在“一切都会变”的思想指导下,他学习了各个家庭的长处,成为了自己的家人。他的画是普通的题材,但他开始创作的画却能产生非凡的艺术感染力。比如他的《小龙行会一角》,尤其是将画面主体——小龙行会压到一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巍峨群山和灿烂山花,再欣赏龙的行会。这种方法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的方法形成对比,既表现了画家惊人成功的构图能力,又表达了画家平凡的事物。
潘天寿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他大胆的创作精神。他常说:“荒山野石,草花皆闲。虽然没有特别普通的区别,但聪明和有技巧的人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他的书法功底也很深。他早年学过钟、颜,后来又提炼出魏晋碑刻、古玺的精华,还能写诗、篆书。通常,绘画、诗歌、题字、印刷,都很认真、讲究,从不马虎。他还精通绘画的历史和理论。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田歌诗·理印·丝谈》,著有《随笔·听田歌画·谈》。
北京商报记者宋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