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与朋友和老师的交流极其密切,所以在友谊中送一幅画作为生日礼物是不可或缺的。张丑的《何晴舒华方还记》中有一句话:“齐南、魏紫二公,常请他人作画娱乐。”可见唐寅有相当一部分画作是供娱乐的。
此外,这一时期也非常流行订单交易。《吴越书画记》记载了唐寅的《寿星图》。图片左侧有题词:“人来种杏子,不劳而获,犹如庐山之径深。经常去安静的参与大道,不是因为你忙。愿雨融化成春天,让云朵在我的心田里闲散。最近我患了很多肺病,所以很容易被紫雪分散注意力。金昌唐寅”。从诗的内容来看,很明显是为医生写的作品。[下一页]
唐寅的卖图情况如何?毕竟卖艺术品卖画是一种市场行为,收入不稳定,可能意味着唐寅从此过上相对物质匮乏的生活。当时市场上的画价格非常便宜,所以很多时候,唐寅的经济状况总是不尽如人意。当一定时期的书画收入不稳定,家里没有一定的积蓄时,唐寅甚至会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在唐伯虎的后半生,他的物质生活偶尔会得到放松。弘治十八年(1505年),36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城西北修建了桃花庵,直到郑德二年(1507年)才完工。唐寅的余生都在陶武度过。朋友朱云明、黄云、沈周等人经常来喝酒写诗。他购买土地和建造陶武的资金也主要来自个人出售画作。由此可见,唐寅的诗画谋生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生意好的时候,画家越来越多,忙得不可开交,于是请老师周晨代笔。因此,后人在鉴别唐寅画作真伪时,说:“何以画出名,或者懒得付钱。每次他请东村(周晨)顶替他的位置。每次用笔,都能和用眼的区分。”唐寅的名声可见一斑。因此,一些利己的人不惜造假牟取暴利。
以卖画为生使唐寅在经济上自给自足,这决定了他的人格独立。这也对他后半生的诗画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观和创作风格。
唐寅的整体画风与他的师生关系密切相关。《世载唐寅初》师从沈周。北京考场造假案后,他师从周琛,画风逐渐脱沈周特色。比如他画的《骑驴思考》和周辰的画几乎一模一样。
唐寅的仕女画像在民间流传最广。他的人物画充满了对世界的感受,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他采取诸子百家的方法,特别是吸收了诸子百家和文人画的长处,创造了一条能够表现自我精神的独特绘画道路,笔法工笔,风雅神韵。这类作品大多取材于历史和民间故事,尤其是对幸福女性的描写。唐寅的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工笔和写意。前者是典型的王叔宫妓画,其中精心描绘了四个宫女在宫中等待国王召唤的形象,工笔笔法丰富多彩,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和色彩设置上的高超技巧。对于后者,以《秋风·范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唐寅把李的行云流水的格律和颜回的描芦法融合在一起,自由而有节奏。
明徐波也对他的仕女画赞不绝口,在《红楼序跋》中说:“画家最难,美人尤其难。写人民生活和习俗的再续前缘·朱翠很少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大师。吴、邱忠、唐子畏擅长此道。”他的仕女画多为青楼题材,表现妓女和宫中妓女的生活,如《王叔宫妓图》、《顾涛赠词图》等。,这与他在考场造假案后的颓废和自暴自弃,以及整日对肉欲的狂热不无关系。
那么,这种风格的出现与他以卖画为生有什么关系呢?这一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妓女在繁华的江南城市越来越受欢迎。在苏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个行业特别繁荣。唐寅作为一个命运曲折、多愁善感的文人,在面对《我们都不幸福》中的女性时,有着欣赏对方的意图——到天尽头,所以他用这个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气质。同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的主题源于当时绘画的商业化和出售自己画作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这个时候,大多数商人和地主都喜欢和名人交朋友,吸引很多文人和画家与他们交往,而这些富人往往把自己打扮成善于学习和绘画的优雅人士。面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唐寅在创作人物画时,不能不考虑接受者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
为了满足生计的需要,唐寅还应人们的要求画了很多情色画和其他情色画。此外,唐寅在山水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唐寅是学院派的正统画风,而不是沈周、文徵明的文人画风,有其特定的原因。唐寅的花鸟作品很少,但我们必须提到它们。他擅长写意花鸟,墨韵意境清雅。《雨竹图》(上海博物馆藏)扇面浓墨画近竹,淡墨画远竹,水墨淋漓,气韵浑厚。书画的感情是以意象为基础的,而兴趣是点画之外的。这种风格的花鸟画,无论从题材还是绘画方法来看,也符合大众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