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本报联合Xi市文物局举办了“华商鉴宝大型自由民俗藏品欣赏”活动,走进了凉宝楼博物馆。有读者乘坐专车将巨大的屏幕带到现场,让专家辨认。本次玉石专场寻宝活动中珍品众多,其中前三名有4件珍品,均为清代和田玉,做工较为精细。
■状元:晚清观音像制作精美。
故事:刘女士带来的小块玉石是观音像,高约4厘米,但做工精细。观音心地善良,栩栩如生,手里拿着一片荷叶,背上是荷叶形状。刘女士说,这个玉观音是奶奶那一代传下来的。她的长辈以前戴着它,现在她戴着它当吊坠。她会代代相传给女儿。
探花玉石马专家点评:这篇玉器被专家一致认定为该领域的冠军。是清末的和田玉器。玉石质地最好,属于和田玉籽料。籽料是指河流中自然形成的卵石状玉料,外面有籽皮。经过长期风化剥离,碎成大小不一的碎片,落在山坡上,再被雨水冲刷到河里。当河流在秋天干涸时,河床中收集的玉片被称为种子材料。
在雕刻方面,翡翠是手工雕刻的,做工非常精细,尤其是背面的荷叶,一刀一刀雕刻,非常精美。
■第二名:帽花比手掌小。
故事:陈女士和姚先生都带了一个玉雕,比手掌还小,上面有花的图案。陈女士说是奶奶的奶奶留下的,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姚先生的是朋友的贷款。
专家点评:这两件是“帽花”,古代人帽子前的挂件,装饰品,清代和田玉。专家说,因为古代没有现在的科技水平和现代工具,雕花空玉器特别费力,都是手工打磨,至少要半个月才能打磨好,做工也很精湛。这两件玉器做工和尺寸相似,都被专家选为第二名。[下一页]
■探花:祖上玉马栩栩如生。
收藏:刘女士带来的玉马吊坠不大,但栩栩如生。她说玉马是祖传的,但不知道是真是假。她一直放在家里,没有特别照顾。专家点评:此玉马为清代和田玉。它的做工和玉质都不错。我建议刘女士保管好。
从5月18日开始,本报联合Xi市文物局推出了书画专刊、瓷器专刊、杂品专刊、玉器专刊等4期《华商奇珍》,共确定了130多位藏友的300多件藏品。随着昨天翡翠特价的结束,今年的“华商奇珍”也告一段落。
■提醒:不要把玉石买成玻璃。
昨天,73岁的黄先生带来了爷爷留下的侧卧观音。光泽度非常好,雕刻出来的手纹和脚纹都很流畅,连头发都浓密细致。
几位专家称赞了这件物品的雕刻者。但聚光灯一照,你就会发现问题。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直径约1毫米的小气泡,有些地方聚集了很多气泡。看到这,专家肯定地说,这是玻璃仿制品。气泡是在人工制造中形成的,不会出现在天然玉石中。据专家介绍,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里面是否有气泡,如果有气泡,就是玻璃仿制品,这也是区分玉石和玻璃的好方法。
现场专家
王党荣:陕西省文化艺术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委员
贾锦华:Xi安文物交流中心主任
张强:陕西汉唐古石刻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会员王常起: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
本报记者周/文
张哲/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