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我们的故事。
婚后一个月。
90岁的老人饶茹萍突然生气了,他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木脑”。原来他孙女拍了一张当年手绘的婚礼现场图,没想到却在网上传开了。饶茹萍和他的妻子毛梅堂,从开始到结束都是认识的,他们经历了整整一段时间,有时在一起,有时分开,有着无尽的担忧。毛梅堂去世已经五年了。饶画了18卷画来悼念他的去世。一幅类似丰子恺风格的小画,配上一段自己创作或改写的诗词或文字,感动了无数人。昨天,饶、毛梅堂的《纸上生活》一书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成《茹萍梅堂——我们的故事》一书,在上海首次出版。[下一页]
1922年,饶出生在江西的一个大家庭里。他给老先生讲洪,听他母亲读诗,吹笛,讲忠孝故事:“你觉得我的画像丰子恺怎么样?这是个秘密,但你的眼睛真的很锐利!大概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南昌读书的时候,在妈妈的房间里看到了护士生的丰子恺。当时他刚画完第一集。后来我有空的时候,就喜欢抄他的画。多抄的时候,能画两笔。”
抗日战争爆发时,饶以学者身份进入黄埔军校。好几次,他都活了下来。1946年,父亲指示他回家相亲结婚。他去见了父亲的世交的女儿毛梅堂。“我走过第三个入口的院子,正要踏进正房,突然看到西正房的小窗开着。第一眼就看到一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士,大概20岁左右,借着点天窗对着窗外的镜子看自己,左手拿着口红专心涂抹——她没看到我,但我知道是她。天气很好,风在吹。”从那天起,他们经历了幸福与艰辛,分离与思念。2008年3月19日,距离结婚60周年只有5个月,毛梅堂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手持软纸画惨淡。
在爱妻去世后的半年时间里,饶茹萍伤心欲绝,每天睡觉前都要醒来,心情难过,只好去他们去过的地方和结婚的地方,围坐在一起聊以慰藉。我决定从梅堂的童年开始,一笔一划地画他们的故事...“没有办法死,但是当你画出来的时候,人还是可以存在的。画完这些画,就像重新过自己的生活。”
饶茹萍亲手构建并保存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每一寸记忆都在纸笔之间清晰可见。饶是茹萍想,如果只是写文章,那就要用几十万字写下整个人生。“孩子不看,他们现在工作很忙!”后来他想到了画画,看图也没费多大功夫。“我只是想给我的孩子看一点点。他们不知道过去的苦难。他们现在很幸福。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我想让他们明白。还有一点就是告诉孩子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当他们想寻根问祖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一些信息。”
无意成名木偶冒险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孙女用iPad拍了一张爷爷婚礼的手绘照片。没想到,这件事在网上传开了。这些小画小诗吸引了央视知名主持人柴静。
此后,柴静撰写的访谈笔记《白净骨》,在短时间内浏览量达到30多万。后来,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名声。“其实,我现在不想知道。我这么大了怎么会突然这么热?我画的和写的都是普通的东西,自然的和自然的东西。你不照顾我妻子的病吗?这没什么了不起的。突然这么多人关心我,对我来说是一次冒险。梅唐一直说我“木讷木讷”,所以这大概就是《匹诺曹历险记》?”扬子晚报记者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