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舒乙揭齐白石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2-11-03 08:28:14
新华网北京5月5日专电题:(新华社记者齐鹏)日前,新华社报道了老舍先生子女将老舍、胡絜青夫妇生前珍藏的包括齐白石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在内的20幅字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消息。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春》之所以广为人知,是因为它被选为中小学美术鉴赏教材。那么,老舍与画家齐白石有着怎样的艺术之恋呢?为什么这部作品不是齐白石的,而是在老舍家里收藏的?日前,记者走访了专家学者和老舍之子亦舒。

老舍在求画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路。

老舍之子说:1951年,老舍选了苏的四句诗,请“七老任”作画。91岁的齐白石看后说:“不烦我,不就是‘春夏秋冬’的内涵吗?”老舍先生受到鼓舞,又找了四首比较难的诗句向齐白石要画。最难的是查楚白的《蛙声十里出春》。

【div】[/div]

山泉如何表现蛙声的意境?齐白石苦苦思索。经过三天三夜,他终于找到了灵感,完成了这部杰作。

2011年,《北京文史》刊登了老舍先生当年求画的原信,其中披露了一段尘封60多年的史料。亦舒说:“老舍先生在信中用黑笔写下了《蛙声十里出泉》这首诗的内容,并在旁边用红笔批注:‘蝌蚪四五只,随水摇曳;没有青蛙,但可以想到青蛙的声音。”

[div]
原来,老舍先生要画的时候,其实是提供了如何画《十里之外的蛙声》的思路。这个故事背后的故事,老舍从来没有向朋友提起过,连家人都不知道。

老舍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关说:“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泉》蕴含着命题人的心血。老舍特别尊重对齐。专题讲座说,他不是那种“看不起学者”的人。老舍的道德文章、精神、风度等方面都体现了文化巨人的高尚品格。”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说:“老舍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大文学家,抗战时期写了很多画,懂画。老舍向齐白石要画的时候,也写了怎么画,反映出作品《蛙声十里出春》是两位大师合作的结果,很有意义,说明艺术家需要沟通交流。”

[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大文学家老舍与美术大师齐白石几十年的交流,不仅仅是艺术家之间的谈资,更是高层艺术讨论中的相互鼓励,产生灵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最好的朋友齐白石的最佳作品从未提出赎回这幅画。

[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春》已在小学课本、大学、研究生等美学专业的美术鉴赏课上发表,并发行了邮票。没想到,齐白石的重要作品在老舍家中保存完好。

[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亦舒说,这件作品是我父亲和齐白石大师艺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家的传家宝。

[div]

[div]
“当年,老舍先生拿到齐白石的画《蛙声十里出春》时,两眼放光,神情激动,连连说:画得好,画得好,意境好!我家有一幅《老舍画壁》。老舍先生几乎半个月换一次卷轴。只有这件作品永远展出。他每天长时间站在画前。每天放学回家,我们也去看一圈,总想用手去摸图片上的蝌蚪。几年后,这幅作品挂在我的客厅,每当作家、诗人、画家来访,他都会兴奋地介绍这幅作品。”

在“文化大革命”中,老舍的家庭被洗劫无数次,名人字画成为被复制的主要东西。“我们会隐藏这项工作。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我妈选了12件顶级艺术精品暂时存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博物馆的仓库里,其中就有齐白石的这件作品。”亦舒说。

[div][div]
目前画家通常的做法是,如果他的一幅重要作品被别人收藏,当画家成名时,他会用几幅画“替换”它,或者高价赎回它。齐白石从未提出赎回这部作品。不考虑商业利益,他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山泉十里蛙声》送给了最好的朋友老舍。

齐白石是20世纪的国画大师。《蛙声十里出春》具有里程碑意义。“齐白石自己的作品不是为自己而作,体现了艺术家的道德风范,是人类友谊的最高象征。孩子们捐赠的善款将促进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互动,意义深远。”薛永年说。

[div][div][div]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齐白石价值百万的作品有1361件,其中77件过千万,1件过亿。

[div][div]
目前齐白石作品的拍卖记录不断刷新,被业内称为“软黄金”,公认《蛙声十里出春》是齐白石最好的一部,其拍卖价格将会是天价。虽然老舍四个孩子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家里不仅没有拍卖这件作品,还把它捐给了国家。这种崇高的境界使世人尊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