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资料
“柳寒枝!!!把四海带出大山!!!牡丹山下!!!梅花头!!!!...... "一张有些泛黄的稿纸,用中国传统书法竖写着意义不明的句子,每个句子后面都有多个感叹号。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日前,龙陵县一民间收藏家在松山战场遗址发现一封疑似滇西抗战的远征军谍报信,引起当地文物工作者的极大兴趣,现正在积极找人破译。
找到了藏在笔记本里的密函文件夹。
这封疑似远征军的密函,是龙陵县拉蒙乡大山口村民杨国刚三年前发现的。杨国刚是当地著名的嵩山抗战文物收藏家。他在家里建了嵩山抗战文物纪念馆。为了收藏松山抗战文物,他花了10多年时间,在松山方圆占地25平方公里,筹集20多万元,收藏了2000多件400类远征军、美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文物。截至目前,已有10多万国内外游客。
杨国刚介绍,这封信是龙陵县镇安镇松山附近808村一位村民买的,当时花了100元。据卖信的村民说,是他死去的父亲在战后去嵩山的路上不小心捡到了一个笔记本。这些信被夹在笔记本里。虽然他听不懂他说的话,但这些信仍然被老人夹在一本书里,一直保存到今天。
“因为看不懂,所以从来不拿给别人看。前两天听说龙陵县文物工作者来嵩山,想请他们帮我看看信里怎么说。”杨国刚说,大家看到这一幕都很惊讶,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经过鉴定还是间谍组织的遗骸。
陵县松山文化管理处副处长陈元峰说,杨国刚第一次拿出密信后,得到了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立即对这封信进行了初步鉴定。根据信笺的特点,确认了这封信是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文物,分析了这封信可能是当年远征军情报人员之间的往来信件。
“这封信是用繁体字写的。我个人认为是远征军留下的,但为了进一步确认,我们正在联系腾冲老兵卢。鲁当年是远征军第十一军的特务,应该能认出来。”陈远峰说。
龙陵县文化体育体育局局长李少远说,根据鉴定,当地很多文物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这应该是远征军留下的一封没有送到最高指挥机构的密函。也许是间谍在送信的路上不幸身亡,笔记本在进出嵩山的路上掉落。
“我们联系了二战史专家和葛,其中回信说,这封信是以密函的形式写的,虽然不是电传纸。信中花的名字应该是指某些特定的人。在落款处用三个A,用密信表示分类,说明分类高。于戈认为,这应该是这个间谍组织在滇西游击战争时期留下的遗产。”李少远说,但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还有待更多专家学者进一步确定。
李少远说,为了充分发挥这封“密函”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当地文物部门正在想尽一切办法找人破译它;另一方面,它在精心装裱和保护后,准备将这封信带到嵩山公开展示,希望将它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家将共同努力破解这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