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信。中新网苏州6月14日电(李克祥)一批刚刚创下中国古籍拍卖世界纪录的“国云楼秘藏古籍珍本”,正吸引南京、北京几大机构斥巨资竞拍。但当“郭云楼”闻名天下时,苏州的“郭云楼”旧居却一如既往的宁静,外面的风云激荡,对其并无影响。
6月4日晚,在北京国际大酒店进行了8轮拍卖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1.88亿元(2.16亿元加佣金)的锤价拿下了此次拍卖。但6月11日,北京大学突然提出行使“优先购买权”购买这些古籍。这使得“云楼藏书”回归江苏的道路险峻曲折,也让人议论纷纷。
6月14日,记者走访了苏州古城分散的国运楼旧居。据悉,创立云府的古文滨(1811 ~ 1889年)是清道光二十一年的一位学者,去了宁绍道台。晚年买下明代尚书吴宽府院旧址后,命儿子顾城负责修建,将其改建为包括住宅、花园(彝园)、亦庄(顾春音亦庄)、祠堂在内的典型大宅,并命名为“郭云府”
这座宅邸曾位于苏州铁平巷,以收藏书画闻名。曾有“江南收藏天下第一,云楼收藏江南第一”之说。据史料记载,顾佳虽然承认自己是书画收藏家,但对古籍却守口如瓶。家庭传统是藏画可以传给朋友观赏,但古籍是保密的。
当天,记者来到赣江西路2号。门的上方用石栏围着,有一块“穿越云楼”的牌匾,但门的右侧,有一块“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处”的招牌。有点奇怪,但在苏州很常见。
对于最近发生的事情,住在“郭云大厦”的管道管理处处长潘凤心知肚明。潘凤称赞古文滨和他的后代。他说照顾家庭不容易。战争时期,无论多么艰苦,收藏的字画和古籍都没有卖出去,为国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说,他特别欣赏古文滨“为官而学”的人生走向,充满了人文精神。
潘凤多次承认管线管理处不是文化机构,但对其有感情,一直在妥善维护使用中的“穿越云楼”。
管线管理处高主任对家宅和云楼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笑着说,自己从小就在这一带“滚铁环”长大。
手指在一栋两层楼的建筑里,庭院里挂着“路过云屋”的牌匾。高主任坚定地说,这是顾宅的第三个入口,也是图书馆建筑之一。他指着图书馆的柱子说,看起来比较新,里面比较旧,装修的时候外面包了新材料。因为是在原址和建筑里翻新的,所以看起来还是很古老的。特别是地板上的大灰砖斑驳陈旧,透露出老房子的独特气息。
来到一口老井,潘凤说,这口堵了很多年的老井,是最近我整理环境时发现的。虽然年代不详,但从整体造型、砖色、磨损程度来看,显然是一口老井。令管理人员惊讶的是,经过多年不用,井水依然清澈,可以直接饮用。
如今,郭云大厦过去收藏的书籍、书法和绘画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收藏。潘凤认为,对于南京和北京争抢的“国云楼古籍”,花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能保存就行。
据苏州文化界介绍,上世纪90年代,赣江西路2号“郭云楼”修复之初,就计划设立“郭云楼展厅”,并经顾家后人顾同意担任馆长。顾煌也准备免费捐赠自己收藏的云楼文献资料,并进行展示。没想到,主办方提出收取18万元的年租金,却因为没有偿付能力而不得不放弃。
走出“赣江西路2号”,我们可以看到,曾经隐藏在铁平巷的郭云大厦,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深宅大院,东南两侧靠近苏州古城的主干道。在4月份刚刚开通的苏州地铁1号线上,其中一个出口靠近云楼东墙。
沿着人行道向西约30米,就是“赣江西路14号”。门的正上方挂着“苏州风光三轮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招牌,门的左侧镶嵌着“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穿越云楼”的标志。毫无疑问,这是旧家宅的又一个“碎片”。
走进门,有粗大的柱子。抬头望去,有精致的雕梁。公司工作人员朱先生介绍,这是现在苏州难得一见的楠木馆,大柱子都是楠木。
走进院子,工作人员正在修理三轮车。在院内,工作人员还饲养了鸽子、草鸡等动物,并种植了葡萄、茄子等植物。一个小小的世界,如今少了几分浓郁的书香,多了几分平凡的生活气息。
朱先生介绍,这家三轮车服务公司从上世纪50年代就在这里工作。多年来,散居在海内外的顾家后人纷纷来祭拜祖居,感叹自己原来“住在这里”,别人“住在那里”。
14号的第二个入口大厦现在是用两层木头建造的。走上通往二楼的木楼梯,曾经高不可攀的雕梁就在眼前。公司负责人谢其伟说,这些精美的木雕是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公司在这里工作,一直在尽力保护他们。比如白蚁防治一定要做好,不然会被蛀虫吃掉。我们也应该注意防火。
现在保存最好、最著名的老家宅是怡园的花园部分。位于苏州古城中心繁华的商业区,这个晚清著名公园的门票并不贵,但外来游客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苏州本地市民。86岁的徐新生先生曾研究过苏州的历史文化,他在怡园门口说,古文滨请了很多画家设计这座园林,堪称“名园之主”,国学大师俞樾对这座园林评价很高。
“古籍不可再生,物以稀为贵。”徐新生认为,这批“国运楼古籍”卖了天价,值得!他说,这批古籍中有很多宋版本的书籍,非常珍贵。
据了解,在2005年春季的《卫报》全国珍本古籍拍卖会上,郭云楼内近500册保存完好、流通良好的珍贵古籍,其中包括40册国内罕见的百科全书《宋代锦绣花谷》,被一神秘买家以2310万元的价格购得。苏州图书馆也曾有过将这批古籍归还苏州的想法,但最终难以筹集到资金,不得不放弃。在今年6月4日的拍卖会上,北京和南京现在争夺的是2005年的那批书。
对于这批在苏州保存已久的古籍,徐新生非常超然。他说,自古以来,文物古董之类的东西频繁转手是正常的。和潘凤导演的观点类似,他也认为,只要保存得好,不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破坏就可以了。
后来,记者去了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工作人员清赵辉说,宋代古籍善本在收藏界被誉为“每一寸纸都值每一寸钱”,而“云楼古籍秘藏”创下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也是有道理的。宋代古籍善本价值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校对细致、字大、赏心悦目等方面。
云楼得名于苏东坡“书画只是过眼云烟”的说法。作为一名古籍研究者,清赵辉对《国运楼》这部罕见的古籍未能回到苏州表示了一丝遗憾。关于江苏与北京大学的古籍之争,他表示希望回到江苏,将这些书与南京图书馆70年代收购的《国云楼》古籍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