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马球图》:一千年前中国人的球赛

时间:2022-11-20 08:00:52
《马球图》之一

作家金烨

提供的信息和图片:李东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中,有数百幅保存了数千年的唐代壁画。它们真实地向世人代表了唐代的礼制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等细节。在这个辉煌的壁画王国里,最“国宝”的是马球图。

马球又称马球,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后来传入中国,又称弓法,在唐代成为一种流行的运动。包括唐太宗和唐高宗都是这项运动的忠实粉丝。有一首唐民歌《三郎太年少时邋遢,迷上马球忘了回宫》,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小时候酷爱打马球,以至于连饭都忘了吃的故事。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时,唐玄宗专门组织了一个以自己为首的4人“皇家队”,打败了10人的“吐蕃队”。由此可见,我们“皇家马球队”的实力确实很大。

关于民间马球的记载有很多,但遗憾的是,作为唐末非常兴盛的一项体育运动“举举”,由于实物资料的缺乏和文献记载的简略凌乱,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发现马球图之前,我们很难直观地理解当时这场流行运动是什么样的。

马球图在地下沉睡了1300年,1971年在陕西省干县张淮亲王墓中被发现。怀王的名字叫李习安,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次子。他墓中发现的壁画高229厘米,宽688厘米。因为画面巨大,拆下来的时候被分成了五块。壁画中,20多名骑手,都戴着帽子,窄袖,长袍,墨靴,腰带,由几个人牵着缰绳,右手拿着月牙形球棒,骑马飞奔,每个人都在展示自己的技能,为一个弹跳的红球而战。击球手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好像他们在两个队比赛。剩下的十次骑行,要么站在场外,要么飞奔过山谷,似乎都是在等待上场的观众或球员。这幅画的背景是青山古树,这表明这项马球运动是在农村进行的...几千年过去了,在驻足壁画前,人们似乎还能听到场上战斗发出的掌声和喊声。

《马球图》也印证和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被称为“月亮棒”的球棒是什么样子的?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它大约有几英尺长,是以棍子头的形状命名的。球是圆的,拳头大小,涂有颜色;比赛中使用的马匹,除了能“不以鞭蹄为自疾”和“调停而止”外,还扎着马尾辫,明显是取了军马的方法,故意为了比赛方便而做,横着马后击球;从文献记载和发掘现场可以看出,比赛用的体育场不是宫廷御花园,不是权贵府邸,也不是军队中的专用体育场。相反,它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的,或者是在郊游等娱乐活动中即兴创作的。打球穿的衣服是“打球球衣”,是帽子、圆领窄袖衫、腰带、长靴,颜色轻盈利落,鲜艳夺目。同时,画中的场景也充分展现了游戏的激烈程度和唐人高超的玩法。正如唐人所说:“突驱风吹,风驱电走”;“横着胳膊转到马腹,霹雳应球之手”;“古人弯腰回击,一次又一次地打,很难左右开炮。”

不得不提《马球图》的艺术造诣:整幅画面采用鸟瞰分散透视法,通过大视角和全景刻画,突出了五名击球手争先击球的紧张场面,同时伴随着几名骑手立即观赛并驰骋在远山之间,以及五棵参天大树和参差不齐的巨石静静地矗立,形成一个运动。整幅壁画气势恢宏,造型生动。无论是画人还是画马,都是生动传神的。人、马、树、石的布局恰到好处,艺术表现力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