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198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现任教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与生俱来的“美”的感悟,他成为了老师之外名副其实的收藏家。
30年间收藏了近3000件艺术品。
出生在古城Xi的徐明,似乎从小就与这片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小就喜欢各种古董。从18岁开始,他就在各种古色古香的摊位中浏览、探索、琢磨,乐此不疲。我一开始想收藏这些古代饰品的原因之一,就是可惜这些文化很快就会消失。徐明告诉记者:“10多年前的一天,我去广东省的一个村庄寻找古董。遇到一户人家,那户人家的主人拿出一把漂亮的清朝银锁。我立马就喜欢上了,就问他还有没有。我很遗憾地得知,他以前的许多银锁都被熔化成了银锭,卖给了收银员。当时觉得这样精湛的工艺和传统的遗物被一扫而光,真是太可惜了。
在那次偶然的淘宝上,徐明不仅买到了银锁,还有那些精美的民间银饰深深打动了他。这是每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会有的感觉。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收集古代系列的金银饰品。
没想到这个决心坚持了将近30年。截至目前,徐明收藏的金银首饰品类齐全、系统。这些珍贵的金银珠宝,从汉唐时期的奢华,到明清时期的古朴,仅仅是游览就走过了几千年。这些物品被他作为珍宝保存了下来。2008年10月,徐明的部分藏品也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令他感动的是,这次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丰富知识振兴大学课堂。
徐明热爱收藏,以至于不断学习,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活跃了大学课堂。“在课堂上,学生不喜欢有条不紊的老师。我觉得他们更喜欢有一定经验、实践经验和故事的老师。这些年来,我做了很多事情。虽然我还是一个职称讲师,但是喜欢我的课,愿意上我的课的同学还是那么多。我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我还计划下学期在全校开设古代珠宝鉴赏选修课。”徐明说:“我告诉我的学生,成功并不难。只要你热爱一件事,并坚持下去,你就一定会成功。”在学生眼中,徐明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和传奇故事的老师,也是一位收藏家和画家。
上徐明“基础美术”课的大二学生周说:“徐明老师教的基础美术课特别有意思,因为他不仅会画画,还经常在画画的过程中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还和我们分享他的珍品,常常让我们目瞪口呆。”“我认为徐先生不仅是一位专业教师,而且是一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和作家。有时候我觉得他更像导演,因为他懂艺术,懂灯光,懂表演,懂创作。在教我们画画的过程中,他就像是在导演一个故事,让我们更个人地学习和热爱我们的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大三学生甘璐说。
由于爱好收藏,徐明在这个过程中不自觉地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知识。徐明说:“比如我收藏的中国古代金银饰品,不同时期不同的工艺和风格记录了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通过收集,人们可以从不完美中变得完美,从无知中变得博学。因为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收藏过程,需要对物品的材质、历史和常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需要获取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回到我的课堂上也可以是一个丰富的课堂案例。我对藏品的经济价值不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研究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让它们成为历史的见证。也希望课堂上的年轻人能在我的影响下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能在后来设计的作品中看到历史的传承。”
用画笔记录古建筑遗迹。
在浙江金融学院东方学院的校园里,数十幅用笔墨绘制的江南古民居建筑图正在展出。这是这所学校的美术老师徐明带着学生去江南古村落写生的。画中的这些古民居建筑有的还在,有的画完不久就被拆除了,有的已经倒塌不复存在。这些图片中留下的古建筑已经成为永恒。
除了带学生画画,徐明自己也花了六年时间游览江南的山川乡村。他告诉记者:“我喜欢在了解后表达出来。在粉刷房子之前,我会试着和住在附近的长辈聊天。每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也会重新创作,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