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记者卓东莞博物馆上月启动文物鉴赏活动,邀请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二科科长、著名文物鉴定师潘来到鉴宝。作为国内权威的文物收藏家,潘经常来东莞鉴宝,但从来不出具个人身份证明。作为文物裁判,他也不想当运动员。“家里没有宝藏。”他欣赏东莞藏家的低调,他指出“整天在外面上蹿下跳的藏家,要么是被骗,要么是想骗别人。”)
潘是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主要从事杂、玉、瓷的鉴定工作。上月底在塘厦举办的文物讲座现场,市民带来的很多文物前来鉴定。对于那次鉴定,潘告诉记者,“大部分都是假货,几千块钱买的文物不可能变成无价之宝。”
至于现在电视上的各种文物鉴定节目,潘也毫不留情地曝光,“电视藏品的鉴定其实是为了大家娱乐。在藏品上节目之前,专家已经再次鉴定过了,被砸的藏品在舞台下其实100%都是假的。我们已经提前沟通好了,不然谁敢在台上尴尬。”)
对于各地很多文物专家给藏品颁发个人鉴定证书的现象,潘表示,“国内像我这样有专业鉴定资质的文物专家最多100人,有的人到处给别人颁发鉴定证书赚钱。”即使几十年来一直有很多人找潘高铭开证明,但他一直无法开个人证明。“鉴定必须由单位组织专家组进行,证书也由单位出具。我不会给任何收藏品任何身份证明。”
潘也经常来东莞鉴宝。“东莞的藏家很低调,有几千万的藏家。”他欣赏东莞藏家的低调。“好东西舍不得卖,也不会到处宣传。整天在外面蹦来蹦去的收藏家,不是被骗了,就是想骗别人。”
其实电视收藏鉴定都是为了娱乐。专家在演出前就已经对藏品进行了鉴定,被砸的藏品在舞台下其实是百分百的赝品。不然谁敢在舞台上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