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古旧书如何变身黄金屋

时间:2022-11-23 15:25:03

昨晚,以1.8亿元起拍的《国云楼》179册古籍善本以2.16亿元(含佣金)的价格售出,创下了中国古籍转让价格的最高纪录。此前,这批书在2005年以2310万元的价格被带走。短短7年,这批书的价值飙升了8倍多。

事实上,国云楼古籍善本价值的急剧上升并非个案。据业内人士介绍,与10年前相比,国内市场的普通旧书增长了十倍,好书增长了几十到几百倍,就连同期的房地产也不如顾影自怜。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旧书价格的合理回归吗?还是有人在揣测?

收藏家的经验>:

十年的价值涨了十倍,百倍,旧书成了“纸黄金”

我市一位长期从事古书收藏和研究的教师文一博,在古书市场颇有发言权。目前,文一博馆藏旧书近2000本,以刻本为主。

文一博从80年代初开始进入古籍收藏。当时根本没有人关注这类收藏,一些有旧书的家庭被“放生”是因为年轻一代不喜欢,或者是因为太厌倦待在家里占空间。这种书在苏州旧书店、文庙市场、旧书摊等人家家里随处可见,价格也很便宜。爱看书的文一博很开心。

当初很多人不理解文一博的所作所为,甚至有人嘲讽地说:那些破书连火都引不起,但你还是要收藏。这不是很疯狂吗?

但文一博认为,古籍自有价值,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纸黄金”!

果然,在本世纪初,旧书的价值暴涨。到目前为止,更好的笔记本价格已经比十年前高了几十到几百倍。

文一博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清代徐康的《往昔梦影》,2002年以前,30元的晚清灵武阁系列只有一册,现在拍卖价已经到了6900元;光绪年间的《唐姑娘余玄寂的诗》一书10年前以30元的价格出版,如今拍卖价已达到3.2万元,增长了100多倍。

明朝刻版的价值像坐火箭一样迅速上升。文一博介绍,10多年前,一卷(多为2-3卷)一般卖100-200元,现在通常要5万元。至于宋元版本的价格,就更不用说价格了。普通书籍的价值也增长了十倍多。文一博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普通课本如《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百家诗》等。清代乾隆时期印刷的,只需要25元一册,现在至少要200-300元一册;民国地方志,如十年前一套最多100元的《广府志》,现在已经涨到3000元左右。

旧书店>:>;

飞涨的物价让买书变得困难,几乎不再卖旧书。

苏州古玩书店的古书销售也直接印证了文一博的说法。

熟悉古玩书店的人都知道,这里三楼楼梯南侧有古玩图书销售柜台和专门的书架。但昨天记者看到,柜台里几乎没有旧书,只有几本是民国医书、工具书等普通旧书。书架上虽然有几本线装书,但都只是近年来重印制作成线装书的古书。

与古玩书店一至三楼摆满桌面的琳琅满目的新书相比,这些仅有的几套古书数量可谓惨不忍睹,不值一提。

“我们没办法!”负责旧书购置和修缮的老先生何林忠坦言,老书店当然要买卖旧书。问题是现在货源紧张,几个月内可能买不到一套。“十年前,我们平均每个月能拿到10多套!”

说起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何也把原因归结为物价飞涨。他说近几年旧书价格涨得太快了。如果你今天以这个价格卖,明天就不能以同样的价格买回来,所以现在很多人干脆拒绝卖,直接导致他们收购困难。

当然旧书涨价是有巩固期的。我市老书商陈佳红透露,最近十年,第一轮涨潮是在2005年之前;盘整之后,第二轮涨价高潮从2008年一直掀起到去年上半年。目前又是一个盘整期,无论是好书还是普通书,价格都没有下降。

疯狂的原因>:>;

旧书难求,拍卖市场驱动非理性消费。

旧书价格暴涨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价值流失后的理性回归?还是有人炒作?还是两者都有?

根据文一博和何的分析,客观来说,旧书价格确实存在长期错位现象。两位老法师说,很多旧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是珍贵的艺术品,比如明代的版画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种版画艺术绘画。这样的东西应该是有价值的。而且“文革”期间,约95%的旧书被作为“四大旧书”销毁,剩下的旧书显然很少。但“文革”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仍有旧书是“四大旧书”的观念,导致旧书长期低价。

同时,近年来对旧书的需求非常旺盛:大量收购,如政府部门设立的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一旦被收藏,就不会再流出,导致市场上旧书稀少;大学博士、硕士在做校注的时候也要找好书;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开始注重收藏书籍,包括旧书;也有人为了增值保值,从收藏现代手工艺品转向收藏经典传统文化产品。旧书是经典的传统文化产品...

在这样的供需关系下,再加上物价上涨,旧书价格怎么可能不大幅上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旧书涨一点是正常的,但问题是太过分了,不排除人为炒作。吃了几十年旧书的苏州文峪山房主人蒋说,今天连旧书的价格都搞不懂。“它怎么会升得这么快?有‘奸商’倒卖!”

除了炒作,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现在不成熟的拍卖市场带动了旧书的非理性消费。文一博说,国内很多大拍卖行都设立了古籍善本专场拍卖,吸引了很多古籍参与拍卖。所以,十年前苏州文庙市场几乎每周都能看到明版书籍,而现在连民国书籍都很难看到,很多书籍被经销商拍卖。旧书一经拍卖,价格往往直线上升,如晚清苏州人袁兰生的《通经方善类稿》(1895年版,前两卷,盖有《湘鉴二十四》孙福伦印)。预计拍卖价格为1000-2000元,但实际成交价为25300元。拍卖价一涨,其他旧书的价格自然也会跟着涨。

至于未来旧书的市场,我市部分藏家认为,与名人字画相比,同样非常罕见的旧书价格远未到位,因为字画往往要花费数百万甚至上亿美元,比如王蒙的《赤川迁徙图》一年前卖了4.025亿元(含佣金),李可染的《万山红边》前天卖了2.9325亿元,但古籍很少这样卖。不过,蒋认为,旧书接下来是涨是跌很难说,想买旧书的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