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

艺术品价格崛起不等于文化崛起

时间:2022-11-24 08:45:56
李可染《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于中国嘉德2012春拍中以1.24亿元成交。

2012年4月2日,在苏富比(微博)春季拍卖会预展上,一群群操着大陆口音的参观者兴高采烈。这些看起来像旅行团的游客,几乎总是有“专家”陪同。这些“专家”可以从一幅画的起源谈起中医养生。“刚摸了摸龙袍上的珠子,不知道怎么弄的。”一位来自义乌的女老板兴奋地说。如今,即使是像安徽省泾县这样深入中国腹地的小县城,你也经常能在沿路看到“古玩交易所”的招牌,这只是最常见的农家乐。

成长在传统文化破碎的时代,在全球拍卖市场上开悟十余年的中国富豪,能否通过艺术品收藏升华自己,承担起一个阶层对于文化的责任,最终变得有钱又贵?

“都是为了钱。

他们不爱艺术。”

如果没有2009年以来艺术品价格的飙升,该藏品能否如此迅速地在中国普及还不得而知。根据欧洲艺术基金会发布的《2011年国际艺术品市场:艺术贸易25年观察》,2011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占全球艺术品拍卖和销售总额的30%,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和古董市场。

推动这一切的是几座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人,但似乎并不止于此。自2009年保利春季拍卖会首拍1.69亿元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高潮迭起的“亿元时代”。在2011年的嘉德春拍卖会上,齐白石的《白松高丽图》以4.255亿元的天价拍出,仅次于2010年黄庭坚的《祝珠明》中的4.5亿元。

这些方形的东西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突如其来的爆富效应,让很多人为之疯狂。用媒体羡慕的眼光描述一幅画的传奇经历:两年前300万,现在6000万;高级财务顾问正在向客户出售他们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忙于买卖的商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打开看看自己拍下的东西,就把它卖掉了。

“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水平在提高。”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创始人、嘉德拍卖董事长陈东升表示。其实不是文化有没有崛起的问题,而是根本没人谈文化。底部反弹,板块轮动,价格指数,坐庄...这些股市上的“舶来品”术语,在艺术品市场上被生动贴切地使用过,出现的频率之高,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他们说的是股票或房地产,而不是绘画和古董。至此,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书法、古玩这些陶冶了性情的东西,在聚光灯下、拍卖市场上成为财富群体追逐的投资硬通货。资本就像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肆意攻击既没有产业完整性,也没有文化风格的藏品。

“都是为了钱。他们不爱艺术”这句出自美国电影《布吉伍吉》的经典台词,是描述过去两年里漂浮的收藏家们的最好方式。

陶醉在拍卖中的中国富人以一种竞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他们与艺术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品拍卖是一场金钱游戏,夹杂着虚荣、用刀赢得爱情的快感和高投资回报。是的,这才是真正的名利场。中国的财富阶层正以复杂的心态成为高雅艺术的大师。

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将艺术品的价格门槛提高到与普通人无关的水平后,中国收藏家中的“大牌”早已悉数亮相,包括上海新力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新疆广汇集团董事长、浙江旭隆集团董事长许、山西企业家赵鑫等...他们收藏的动机非常复杂:有些人热爱收藏,有些人投资、投机,甚至还有人利用艺术品行贿或洗钱。最终,一些人开始计划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美术馆和博物馆。除了占有欲,他们似乎开始知道如何分享。

历史上总有一种相似感。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被称为镀金时代的欧洲,也是私人收藏的全盛时期。在煤炭、钢铁、棉花等领域取得成功的欧洲企业家(被当时的贵族们称为暴发户)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艺术品,成为新艺术运动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成就了完全不同于旧欧洲皇室藏品的新一代收藏家。直到现在,他们的藏品仍然是欧洲许多著名博物馆的核心藏品。

中国企业家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大多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被打破的时代,在拍卖行完成艺术启蒙。对于刚富十几年的人来说,能不能通过艺术收藏升华自己,承担起一个阶层对于文化的责任,最终变得有钱又贵?

中国艺术品买家

对于二三流的富人来说

虽然中国已经有了庞大的收藏家大军,但在采访这个行业的各种人士时,谁也说不出谁能真正称得上是“大收藏家”。

“传统意义上,概念的最低标准是一代不卖,卖了可能是下一代的事。现在很多所谓的收藏家都是买卖快的商人,不是收藏家。”收藏家马未都说。

上海长乐集团董事长李建中是上海最早的收藏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饶有兴趣地收集各种老物件。在他古色古香的1872年会所(由清代的一座徽派宅院改建而成),有第一代“爱迪生”旧留声机、第一代风格古朴典雅的西门子冰箱、明代的石狮。90年代开始收藏书画。“收藏其实很过瘾。”李回忆说,在拍卖前,他必须参加预展,会邀请很多专家朋友观看。我们会交换书画的背景,艺术家想表达什么,然后判断真伪。“得到它,失去它,享受它。因为你的记忆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得到它,你会慢慢地玩它。如果你不明白,你会永远记得它。”

很少看到像李建中这样的“古典风格”的集合。现在他有很多有价值的朋友在收藏。“他们都派一个经理去拍卖,回来拿个单子看看是什么,然后把它收起来。”因此,收藏的质量很成问题。“东西都收在一个房间里,就是我用我的标准看,我觉得很多都是有问题的。”

几年前,李建中很少参加艺术品拍卖。“上世纪90年代,优秀的字画有几十万幅,现在却有几百万幅。怎么能买到呢?”社会财富结构的每一次变化和艺术品价格的上涨都会带来参与者结构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活跃在中国收藏市场的主要是港台商人。“因为价格便宜,他们一次给它买一辆车。”北京师旷(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微博)表示,江浙地区的工业企业和众多股票交易商也是主要买家。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使得一批海外买家消失。1997年至2002年,艺术品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价格和年成交额基本不变。“但近年来,买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内地买家逐渐取代海外买家,成为主力军。”董国强说,当时很多房地产大亨都进入了这个市场。“2003年非典之后,艺术品价格突然爆发,这与买家的结构性变化有很大关系。”

自2005年以来,马未都一直觉得自己在拍卖市场上“玩不起,买不起”。资本对艺术市场的影响在2009年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分水岭。2009年,保利春拍,刘益谦的1.69亿“十八真图”,直接将中国艺术品市场带入“亿元”时代。高质量的收藏已经完全成为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够承受的游戏。“这就像鲨鱼和鲸鱼在海上分割猎物,海鸥向下盘旋去捡剩下的。”马未都说,很多像他一样的人都变成了“海鸥”。

马未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最有钱的人,甚至中国圈都不收藏,但收藏的都是二流。”他在1996年讲了一个故事:李嘉诚在马未都的家中看中了一副象牙制作的明代象棋。市场价4万元,马未都主动打六折,李嘉诚依然降价。“我说可以给你,但是价格不能再低了。他刚买的。”在国外,收藏家是一流的富人。当马未都第一次在美国西雅图博物馆见到比尔·盖茨的继母时,他感到很惊讶。“金发碧眼,中文流利,上世纪70年代曾在台湾省学习中文,是中国陶瓷专家。”多亏了比尔·盖茨基金会的支持,西雅图博物馆在许多方面都做得很好。

“平心而论,这不能怪中国企业家。”上海震旦博物馆总经理赖仁臣认为,这些外国企业家是看着博物馆和美术馆长大的,他们已经具备了这种素质。而且国外有非常完备的艺术品交易机制,上、中、下游的机制也比较完备,获得的信息也比较全面。“所以当一个富人想这样做的时候,专家很快就会来帮助他。”陈稔说,在中国,“企业家即使想收藏也是孤独的。”事实上,企业家不仅孤独,还需要勇气去收集。普通人根本不敢涉足其中,因为这是一个充满欺诈、深不见底的市场,一幅画就能毁了人的一生。但这是另一个“没有骗子就不存在的市场”,全世界都是如此。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

我自己对某事的浅见

艺术混乱源于

缺乏艺术家的道德

近年来,国内经济形势大好,艺术品市场火爆,收藏艺术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对艺术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情况对画家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有了经济的支撑,画家才能更好地安心创作、持之以恒,有利于推动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但前提是艺术市场必须走上长期良性发展的轨道。

艺术品走出象牙塔进入市场后,必然会与金钱捆绑在一起。金钱是“魔鬼”和“天使”的混合体。在这种强大动力的催化下,加上中国人长期生活贫困的历史,“魔鬼”的力量似乎大于“天使”。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令人担忧。艺术品交易的方式方法纷繁复杂,有拍卖、展览、私人收藏等多种渠道,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一些画家经常使用各种低劣甚至低俗的手段做广告:有的用虚假拍卖哄抬画价,有的用猫王、狗王、鸡王、马王等品牌名称,就像卖狗皮膏药一样,还有的利用公职人员标准的民族劣根性,通过各种手段接近高官并与之合影,然后加以利用。“画外功”的天赋远远领先于画内功。虽然没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但却污染了行业氛围,让艺术市场妖魔化。

这种混乱的背后是艺术作品的低劣质量。

一旦金钱占主导地位,评判艺术作品的好坏,必然会让金钱扮演“魔鬼”的角色,导致艺术家创作水平降低,收藏家损失惨重,相互伤害的恶性循环。在中国画领域,一些画家以“赚钱”为最终目的,艺术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纯粹商品。为了有一个让人喜欢的“卖相”,有的画家迎合世俗的口味,称之为“爱看爱听”。于是,大量的作品很少具有创造性:抄袭传统图案,抄袭流行风格,以及拼凑时尚符号,导致审美品位越来越低。为了增加产量,我们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抄袭古人和别人,重复自己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一种普遍行为空;更何况很多画都是流水线生产同时画的。即使在标榜“前卫”的当代艺术中,也有很多不负责任的作品。盲目模仿成功画家的语言模式,或者千方百计迎合外国人的收藏品味,而不去思考艺术本身的创作规律。在那种画家的笔下,艺术的尊严早已是金钱面前随时可以脱光的妓女。

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市民素质、市场经济的干扰、运行机制不规范、收藏者鉴赏水平低、艺术评论夸大等.....但是,作为一个在艺术市场上制造产品的画家,他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能推卸。源头有问题,剩下的困惑和不足都是无害的,可以忽略。如今,在金钱的诱惑下,世界上劣质作品比比皆是。探究劣质作品的成因,根源在于艺术家人格、社会责任感、创造力的退化。林